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野下的五四宪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研究综述第12-16页
 三、研究目标第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五四宪法的形成条件第17-40页
 一、五四宪法的历史渊源第17-25页
  (一)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君主立宪第17-20页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第20-21页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第21-25页
 二、五四宪法的理论基础第25-35页
  (一) 经典作家的宪法思想为五四宪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25-28页
  (二) 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为五四宪法形成提供了借鉴第28-30页
  (三) 新民主主义宪法思想是五四宪法的直接来源第30-35页
 三、五四宪法的现实基础第35-40页
  (一) 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第35-36页
  (二) 建国初期中国国内社会经济状况第36-37页
  (三) 建国初期人民民主国家的政治成长第37-40页
第二章 五四宪法的文本生成第40-56页
 一、毛泽东对宪法的理解和追求第40-46页
  (一) 毛泽东宪法思想的演进过程第40-41页
  (二) 毛泽东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第41-46页
 二、毛泽东领导和参与制定五四宪法第46-52页
  (一) 制宪的酝酿和准备第46-48页
  (二) 毛泽东与五四宪法草案的形成第48-51页
  (三) 毛泽东倡导下的宪法草案全民大讨论第51-52页
 三、五四宪法的诞生第52-56页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宪法草案的讨论通过第52-53页
  (二) 五四宪法在全国范围的宣传和学习第53-54页
  (三) 人民对法治生活的热切期待第54-56页
第三章 五四宪法的理论研究第56-81页
 一、五四宪法的文本解读及原则分析第56-65页
  (一) 五四宪法的文本模式解读第56-59页
  (二) 五四宪法的人民民主原则第59-61页
  (三) 五四宪法的社会主义原则第61-62页
  (四) 五四宪法的过渡性原则第62-65页
 二、五四宪法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构建第65-73页
  (一) 五四宪法与人民民主专政第65-66页
  (二) 五四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66-69页
  (三) 五四宪法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第69-71页
  (四) 五四宪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71-73页
 三、五四宪法特点剖析第73-77页
  (一) 兼收并蓄、革故鼎新第73-74页
  (二)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第74-75页
  (三) 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第75-77页
 四、五四宪法自身的局限性第77-81页
  (一) 五四宪法对自身的至上性规定不足第77页
  (二) 政治需求的正当性抑制了五四宪法的法律性第77-78页
  (三) 五四宪法在保障监督实施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第78-79页
  (四) 五四宪法忽略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实际存在冲突的一面第79-81页
第四章 五四宪法的实践反思第81-99页
 一、五四宪法实施之初的良性运行第81-85页
  (一) 以五四宪法为依据的法制建设第81-83页
  (二) 以五四宪法为基础国家政权的组织及运行第83-84页
  (三) 五四宪法的实施加速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成第84-85页
 二、五四宪法的曲折实践第85-94页
  (一) 反右扩大化对中国政治生活的影响第85-87页
  (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五四宪法实践的挫折第87-91页
  (三) “文革”时期五四宪法运行的中断第91-94页
 三、五四宪法曲折实践的原因第94-99页
  (一) 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第94-95页
  (二) 宪法与执政党的关系问题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第95-97页
  (三) 宪法实施的基础不够完备第97-99页
第五章 五四宪法的精神复归第99-115页
 一、八二宪法的诞生第99-106页
  (一) “文革”中产生的七五宪法第99-101页
  (二) 拨乱反正与七八宪法的制定第101-103页
  (三) 八二宪法的诞生第103-106页
 二、八二宪法对五四宪法的继承第106-111页
  (一) 宪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继承第106-108页
  (二) 修宪程序上的参照第108-109页
  (三) 结构框架上的沿袭第109-110页
  (四) 制度性规定的沿用第110-111页
 三、八二宪法对五四宪法的发展第111-115页
  (一) 八二宪法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第111-112页
  (二) 八二宪法突出强调了人民权利的重要性第112-114页
  (三) 八二宪法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第114-115页
第六章 五四宪法的民主政治意蕴及现实启示第115-125页
 一、五四宪法的民主政治意蕴第115-120页
  (一) 五四宪法承载了中国近代以来民主建国的理想第115-116页
  (二) 五四宪法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方向第116-117页
  (三) 五四宪法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第117-119页
  (四) 五四宪法实践经历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第119-120页
 二、五四宪法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启示第120-125页
  (一) 在党与宪法关系上,强化宪法权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120-122页
  (二) 在公民与宪法关系上注重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第122-123页
  (三) 在社会发展与宪法之间注重保持宪法与社会现实的协调第123-125页
结论第125-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4页
后记第134-135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世界中的欲望主题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官德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