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基础理论论文--内经论文

《黄帝内经》标本先后理论探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标本先后理论概述第11-15页
 1. 标本理论简析第11-13页
   ·标本的含义第11-12页
   ·标本的哲学内涵第12-13页
 2. 先后理论简析第13-14页
   ·先后的含义第13-14页
   ·先后的哲学内涵第14页
 3. 标本先后的相互联系第14页
 4. 标本先后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二部分 标本先后理论的历史沿革第15-20页
 1. 先秦两汉时期标本先后理论的成形第15页
 2.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标本先后理论的发展第15-16页
 3. 宋金元时期标本先后理论的发展第16-18页
 4. 明清时期标本先后理论的普及与争论第18-19页
 5. 近现代标本先后理论研究的薄弱状况第19-20页
 6. 小结第20页
第三部分 《内经》标本先后理论的探讨第20-37页
 1. 《内经》标本概念的广泛性第20-22页
   ·医患关系第20-21页
   ·经脉标本第21页
   ·水肿病病机主次标本第21页
   ·体内结构间之标本第21页
   ·六气阴阳标本第21页
   ·疾病先后标本第21页
   ·小结第21-22页
 2. 《内经》标本先后理论分析第22-33页
   ·历代医家对标本先后的注释第22-23页
   ·《标本病传论》中标本先后理论第23-25页
   ·标本先后的判别依据第25-32页
   ·标本先后理论的重要性第32页
   ·标本先后理论在《内经》中的具体应用第32-33页
 3. 标本先后理论与《内经》中"治病求本"及其他标本关系的区别与联系第33-36页
   ·标本先后理论中"本"与"治病必求于本"中"本"的区别第33-35页
   ·标本先后与《内经》中标本关系的联系第35-36页
 4. 标本先后理论的影响第36-37页
   ·早期治疗原则第36-37页
   ·中医整体观第37页
第四部分 标本先后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第37-44页
 1. 张仲景与叶天士对标本先后理论应用第37-39页
   ·《伤寒杂病论》中标本先后理论的体现第37-38页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中标本先后理论的体现第38-39页
 2. 常见病举例第39-41页
   ·中风第39-41页
   ·痘疹第41页
 3. 现代对标本先后理论的应用第41-44页
   ·用于分析疾病病机,区分标本,以指导治疗第41-42页
   ·对新出现的疾病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第42-44页
第五部分 总结与展望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时效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黄帝内经》刺血疗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