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基于农民认知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第1章 导论第15-21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9-21页
     ·可能的创新第19-20页
     ·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文献评述第21-45页
   ·文献回顾第21-43页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特征第21-26页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主体行为分析第26-31页
     ·中国农地制度结构与农地制度绩效第31-33页
     ·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影响因素第33-37页
     ·中国农地制度未来变迁的可能路径第37-41页
     ·从农民认知视角分析中国农地制度改革问题第41-43页
   ·简要的评述第43-45页
第3章 基本概念与研究前提第45-58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45-52页
     ·外部环境第45页
     ·人类认知和行为第45-47页
     ·制度第47-50页
     ·制度变迁第50-52页
   ·研究的前提假定第52-58页
     ·"经济人"假设第53页
     ·有限理性假设第53-55页
     ·正的交易费用假设第55-56页
     ·个体偏好的可变性与异质性假设第56-58页
第4章 认知影响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第58-79页
   ·理论回顾第58-65页
     ·诺思的制度变迁认知理论第58-60页
     ·青木昌彦基于认知的制度变迁机制理论第60-62页
     ·鲍尔斯的行为制度演化理论第62-63页
     ·斯密德的认知、行为与制度理论第63-65页
   ·认知影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第65-69页
   ·认知嵌入性制度变迁模型第69-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农民认知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一个分析范式第79-94页
   ·认知嵌入性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模型第79-81页
   ·构件分析第81-92页
     ·中国农地制度环境第81-87页
     ·中国农地制度结构第87-89页
     ·中国农地制度绩效第89-90页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第90-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6章 1978年以前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第94-124页
   ·农地制度变迁过程的简要回顾第94-98页
   ·农民意愿主导下的农地制度变迁第98-11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地制度变迁(1949—1952年)第98-104页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地制度变迁(1953—1955年)第104-111页
   ·政府意愿主导下的农地制度变迁第111-122页
     ·合作化运动后期的农地制度变迁(1955—1957年)第111-116页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地制度变迁(1958—1978年)第116-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7章 1978年以来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第124-155页
   ·农地制度变迁过程的简要回顾第124-131页
   ·从农民自发创新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建立(1978—1983年)第131-139页
     ·农地制度环境第131-133页
     ·农地制度结构第133-134页
     ·农地制度绩效第134-136页
     ·农地制度变迁第136-139页
   ·农民需求引导下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完善(1984年至今)第139-147页
     ·农地制度环境第139-140页
     ·农地制度结构第140-142页
     ·农地制度绩效第142-144页
     ·农地制度变迁第144-147页
   ·多样化的农地制度创新第147-153页
     ·两田制第147-148页
     ·农地规模经营第148-150页
     ·"四荒"地使用权拍卖第150-151页
     ·农地股份合作制第151-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5页
第8章 农地制度改革的农民认知内涵——当代中国案例第155-173页
   ·扬州市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第155-162页
     ·扬州市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过程第155-158页
     ·扬州市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农民认知内涵第158-162页
   ·成都市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第162-171页
     ·成都市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过程第162-164页
     ·成都市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农民认知内涵第164-171页
   ·本章小结第171-173页
第9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第173-181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73-177页
   ·相关政策启示第177-179页
   ·未来进一步的研究第179-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9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95-197页
致谢第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征地制度变迁:驱动因素与制度供给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变化研究--以南京市郊区农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