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作物病虫害的高光谱遥感监测 | 第17-27页 |
1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传统监测方法 | 第17-18页 |
2 病虫害监测的高光谱遥感技术 | 第18-20页 |
·健康植被的光谱特征 | 第18-19页 |
·病虫为害后植被的光谱特征 | 第19-20页 |
3 遥感监测病虫害的方法 | 第20-25页 |
·敏感波段的选择 | 第20-21页 |
·微分光谱指标的选择 | 第21-22页 |
·植被指数的选择 | 第22-23页 |
·监测模型的组建 | 第23-25页 |
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水稻及其它地物的光谱特征 | 第27-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光谱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光谱数据的分析 | 第30-31页 |
·植被指数计算方法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绿色植物与其它地物的光谱特征 | 第31-34页 |
·水稻与田间其它植物的光谱特征比较 | 第34-35页 |
·盆栽水稻冠层与叶片光谱反射率特性 | 第35-37页 |
·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冠层光谱特征 | 第37-41页 |
3 讨论 | 第41-45页 |
第三章 褐飞虱为害在水稻植株光谱反射率上的表现 | 第45-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供试水稻及虫源 | 第46页 |
·褐飞虱对稻株的为害 | 第46-47页 |
·稻株光谱反射率测定 | 第47页 |
·数据分析与建模方法 | 第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不同龄期若虫为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 | 第48-49页 |
·成虫产卵为害对稻株光谱反射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若虫量为害后稻株的光谱特征 | 第50-52页 |
·基于光谱特征的褐飞虱虫量监测模型的组建与检验 | 第52-54页 |
3 讨论 | 第54-57页 |
第四章 水稻受褐飞虱为害后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光谱特征 | 第57-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供试水稻和接虫处理 | 第58-59页 |
·光谱反射率测定 | 第59页 |
·水稻穗重与千粒重的测定 | 第59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9-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70页 |
·不同虫害水平下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冠层光谱特征 | 第60-62页 |
·不同生育期水稻对褐飞虱敏感的光谱波段选择 | 第62-63页 |
·褐飞虱为害后水稻冠层、茎与叶片的光谱反射率 | 第63-65页 |
·褐飞虱为害对水稻光谱植被指数的影响 | 第65-66页 |
·不同虫量褐飞虱为害后水稻产量的变化 | 第66-67页 |
·水稻产量与光谱参数间的相关性 | 第67页 |
·水稻产量的高光谱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67-70页 |
3 讨论 | 第70-73页 |
第五章 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光谱特征 | 第73-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供试水稻与虫情 | 第74页 |
·光谱测量 | 第74-75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1页 |
·不同受害等级条件下的水稻冠层光谱特征 | 第75-77页 |
·不同受害程度区域内水稻单叶的光谱特征 | 第77-79页 |
·光谱红边参数的变化 | 第79-80页 |
·水稻受害等级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80-81页 |
3 讨论 | 第81-85页 |
全文结论 | 第85-87页 |
1 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2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点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7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