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衡阳县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客观要求 | 第10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 第10-11页 |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农村居民点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第2章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农村居民点相关概念 | 第20页 |
·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 | 第20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 | 第20页 |
·农村宅基地 | 第20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2页 |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20-21页 |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 第21-22页 |
·农村居民点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区位理论 | 第22-23页 |
·人地协调理论 | 第23-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研究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 | 第26-36页 |
·研究样区的选取 | 第26-28页 |
·研究样区的选取 | 第26页 |
·研究样区概况 | 第26-28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农村居民点总体情况 | 第28-29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 第29-31页 |
·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用地 | 第31-33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规律 | 第33-34页 |
·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 | 第33页 |
·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数量大 | 第33页 |
·占用耕地比重大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研究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影响因素 | 第36-44页 |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 第37-39页 |
·因子分析法结果 | 第39-43页 |
·各自变量相关分析 | 第39页 |
·提取公共因子 | 第39-42页 |
·基于因子得分的回归模型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研究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 | 第44-50页 |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和计算 | 第44-46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景观格局分析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4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政策建议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论文创新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发表论文及主要科研活动 | 第60页 |
1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
2 参加的科研活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