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导论 | 第10-26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0-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4-25页 |
五、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5-26页 |
第一章 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基础理论 | 第26-54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内涵 | 第26-32页 |
一、少数民族经济法概念之争 | 第26-29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概念界定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的生成根基 | 第32-43页 |
一、少数民族经济法生成的经济根基 | 第32-34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生成的政治根基 | 第34-36页 |
三、少数民族经济法生成的社会根基 | 第36-40页 |
四、少数民族经济法生成的思想根基 | 第40-43页 |
第三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的法律关系 | 第43-54页 |
一、少数民族经济法的法律关系主体 | 第43-45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的法律关系内容 | 第45-54页 |
第二章 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价值取向 | 第54-75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基本内涵 | 第54-59页 |
一、法律适用的概念辨析 | 第54-56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涵义 | 第56-59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原则和功能 | 第59-65页 |
一、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原则 | 第59-61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功能 | 第61-65页 |
第三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必然性 | 第65-75页 |
一、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必要性 | 第65-71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可行性 | 第71-75页 |
第三章 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运行机制 | 第75-107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可诉性 | 第75-82页 |
一、法的可诉性的概念及特征 | 第75-77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可诉性的理论依据 | 第77-80页 |
三、少数民族经济法可诉性的表现形式 | 第80-82页 |
第二节 民族自治地方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 第82-94页 |
一、法律意识现代化的界定标准 | 第82-86页 |
二、民族自治地方法律意识现代化的作用 | 第86-90页 |
三、民族自治地方法律意识现代化的驱动力 | 第90-94页 |
第三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程序的正当性 | 第94-107页 |
一、司法适用程序正当性的现实意义 | 第94-99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程序正当性的要素构成 | 第99-103页 |
三、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程序正当性的保障制度 | 第103-107页 |
第四章 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困境 | 第107-133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困境的主要形式 | 第107-117页 |
一、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程序启动难 | 第107-110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纠纷司法力量介入难 | 第110-114页 |
三、少数民族经济法法律规范司法适用难 | 第114-117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主要滞阻因素 | 第117-133页 |
一、民族自治地方法律意识淡薄 | 第117-121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可诉性缺失 | 第121-125页 |
三、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权司法化膨胀 | 第125-129页 |
四、民族自治地方司法权弱质化突出 | 第129-133页 |
第五章 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诉讼制度 | 第133-152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 | 第133-138页 |
一、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界说 | 第133-136页 |
二、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缺失及原因 | 第136-138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经济法的诉讼性质 | 第138-143页 |
一、少数民族经济法纠纷的性质阐释 | 第138-141页 |
二、建立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 第141-143页 |
第三节 构建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的设想 | 第143-152页 |
一、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的启动方式 | 第143-146页 |
二、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 | 第146-148页 |
三、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的管辖机构 | 第148-149页 |
四、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 | 第149-150页 |
五、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的诉讼费用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60-161页 |
后记 | 第161-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