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La3+、Fe3+共掺杂TiO2/浮石的制备及光催化矿化二级出水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1 前言第11-25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二级出水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二级出水水质特点及回用的优势第11-12页
     ·国内外污水回用现状第12-13页
     ·二级出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第13-14页
     ·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方法第14-15页
   ·TiO_2光催化的研究概况第15-23页
     ·TiO_2光催化氧化原理第15-16页
     ·影响光催化活性的因素第16-17页
     ·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方法第17-20页
     ·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0-22页
     ·TiO_2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2-23页
   ·光催化技术用于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研究现状第23页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3-25页
2 La~(3+)、Fe~(3+)共掺杂TiO_2/浮石的制备和表征第25-34页
   ·引言第25页
   ·实验试剂、材料、仪器设备第25-26页
     ·试剂、材料第25页
     ·仪器设备第25-26页
   ·实验方法第26-27页
     ·La~(3+)、Fe~(3+)共掺杂TiO_2纳米粉体的制备第26页
     ·La~(3+)、Fe~(3+)共掺杂TiO_2/浮石的制备第26页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26-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无水乙醇用量对光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第27页
     ·冰乙酸的用量对光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第27页
     ·水的用量对光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第27-29页
     ·乙酰丙酮对光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第29-30页
     ·煅烧温度对光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第30-32页
     ·负载层数对光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3 改性TiO_2/浮石光催化矿化二级出水的性能第34-47页
   ·引言第34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4-38页
     ·实验材料第34页
     ·二级出水的采集、保存、分析方法第34-35页
     ·二级出水水质参数第35页
     ·光催化反应装置及实验方法第35-36页
     ·La~(3+)和Fe~(3+)掺杂量对TOC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6页
     ·浮石粒径对TOC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6-37页
     ·涂膜层数对TOC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7页
     ·催化剂投加量对TOC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7页
     ·优化条件下光催化处理二级出水第37页
     ·改性TiO_2/浮石的稳定性考察及再生方法第37-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6页
     ·紫外光照、曝气、搅拌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第38-39页
     ·La~(3+)、Fe~(3+)掺杂量对TOC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浮石粒径对TOC去除率的影响第40-41页
     ·涂膜层数对TOC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催化剂投加量对TOC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优化条件后光催化矿化二级出水的效果第43-44页
     ·改性TiO_2/浮石的稳定性和活性再生第44-46页
   ·小结第46-47页
4 阴离子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光催化的臭氧强化第47-55页
   ·引言第47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实验材料第47页
     ·阴离子对光催化去除有机物的影响第47-48页
     ·改性TiO_2/浮石光催化的臭氧强化第48-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4页
     ·阴离子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第49-53页
     ·改性TiO_2/浮石光催化矿化二级出水的臭氧强化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5 二级出水有机物的特性及光催化氧化第55-66页
   ·引言第55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二级出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第55-56页
     ·二级出水的紫外吸收特性第56页
     ·二级出水的可生化性评价第56页
     ·二级出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第56-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二级出水有机物特性第57-59页
     ·光催化氧化对二级出水有机物特性的影响第59-61页
     ·二级出水中PAHs的含量与光催化降解第61-64页
   ·小结第64-6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主要结论第66-67页
   ·创新之处第67页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附表第75-77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大气细粒子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对能见度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烟气脱硫石膏修复重金属污染围垦滩涂土壤技术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