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6-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票据抗辩概述 | 第11-14页 |
第一节 票据抗辩 | 第11-12页 |
一、票据抗辩的概念 | 第11页 |
二、票据抗辩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票据抗辩的法理分析 | 第12-13页 |
一、防止票据权利的滥用 | 第12-13页 |
二、促进票据流通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票据抗辩的种类——传统分类下的比较 | 第14-37页 |
第一节 以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票据法中的票据抗辩 | 第14-22页 |
一、一切被请求人可对抗一切持票人的物的抗辩 | 第15-16页 |
二、特定被请求人可对抗一切持票人的物的抗辩 | 第16-20页 |
三、一切被请求人可对抗特定持票人的人的抗辩 | 第20-21页 |
四、特定被请求人可对抗特定持票人的人的抗辩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美国《统一商法典》中的票据抗辩 | 第22-29页 |
一、《统一商法典》中的"正当持票人" | 第23-24页 |
二、真正的抗辩、对物的抗辩(Real defenses) | 第24-27页 |
三、普通或对人的抗辩(Ordinary or personal defenses) | 第27-29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票据抗辩的差异 | 第29-35页 |
一、美国《统一商法典》更注重持票人取得票据的程序 | 第29-31页 |
二、日内瓦统一法中票据行为的形式更严格 | 第31-32页 |
三、英美票据法更注重对持票人的法律救济 | 第32-33页 |
四、英美法票据风险负担规则的优势 | 第33-34页 |
五、英美法中关于规定的票据流通性的内容更充实 | 第34页 |
六、对某些基础关系的抗辩效力认识不同 | 第34-35页 |
七、两大法系的某些概念差异和《联合国国际汇票本票公约》的选择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票据抗辩的限制 | 第37-43页 |
第一节 票据抗辩限制的涵义及其法理基础 | 第37-39页 |
一、票据抗辩限制的涵义 | 第37页 |
二、票据抗辩限制的法理基础——票据无因性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票据抗辩限制的立法例比较 | 第39-42页 |
一、两大法系票据抗辩立法原则 | 第39-40页 |
二、对我国票据抗辩限制制度的反思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 | 第43-51页 |
第一节 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的一般原理 | 第43页 |
第二节 两大法系关于票据抗辩限制例外规定的区别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票据抗辩限制例外情形 | 第44-50页 |
一、恶意取得票据的抗辩 | 第44-47页 |
二、无对价或不以相当对价取得票据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