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及工艺改良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41页 |
·概述 | 第19-24页 |
·中国水污染现状 | 第19-21页 |
·国家提高污水厂处理要求 | 第21页 |
·污水厂面临的问题 | 第21-22页 |
·现有污水厂工艺 | 第22-24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与工艺原理 | 第24-30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起源与发展 | 第24-26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形式 | 第26-28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 | 第28-30页 |
·曝气生物滤池优点 | 第30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30-36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曝气生物滤池在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32-35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问题 | 第35-36页 |
·陶粒滤料 | 第36-38页 |
·滤料发展 | 第36页 |
·陶粒滤料的优点 | 第36-37页 |
·陶粒应用现状 | 第37-38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38-41页 |
·课题来源 | 第38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3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9页 |
·实验方案 | 第39-41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9页 |
·试验装置与设计 | 第41-42页 |
·陶粒评价体系实验装置 | 第41-42页 |
·曝气生物滤池模拟实验装置 | 第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2-45页 |
·试验用陶粒 | 第42-44页 |
·试验用水 | 第44页 |
·试验设备 | 第44页 |
·试验菌种 | 第44-45页 |
·新型陶粒的研制材料 | 第45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45-49页 |
·陶粒性能 | 第45-46页 |
·水质 | 第46-47页 |
·微生物非培养技术试验方法 | 第47-49页 |
第3章 陶粒滤料优选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9-78页 |
·陶粒的特征参数分析 | 第49-55页 |
·比表面积与孔容积 | 第49-50页 |
·孔径分布 | 第50-53页 |
·连通率与连通孔容积 | 第53页 |
·陶粒显微结构特征 | 第53-55页 |
·陶粒性能参数 | 第55-58页 |
·表面特征参数 | 第55-57页 |
·机械性能参数 | 第57-58页 |
·陶粒吸附特征参数 | 第58-62页 |
·陶粒吸附特点 | 第58-59页 |
·吸附指标的选择 | 第59-60页 |
·碘吸附值 | 第60-61页 |
·亚甲兰吸附值 | 第61页 |
·单宁酸吸附值 | 第61-62页 |
·单位吸水率与生物相容性 | 第62-64页 |
·单位吸水率——陶粒孔隙反映参数 | 第62-63页 |
·生物相容性 | 第63-64页 |
·陶粒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64-66页 |
·出水指标及其去除效果 | 第66-69页 |
·COD | 第66-67页 |
·氨氮 | 第67页 |
·总氮 | 第67-68页 |
·SS | 第68-69页 |
·总磷 | 第69页 |
·陶粒反应器出水水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9-72页 |
·出水水质与陶粒吸附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70页 |
·出水水质与陶粒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70-71页 |
·出水水质与陶粒结构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71-72页 |
·陶粒单项性能评价指标 | 第72-75页 |
·陶粒综合评价指标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4章 BAF 运行效果及参数优化 | 第78-113页 |
·曝气生物滤池流态研究 | 第78-82页 |
·理想流态模型 | 第78-79页 |
·实际流动模型 | 第79-80页 |
·BAF 实际流态 | 第80-82页 |
·曝气生物滤池启动研究 | 第82-91页 |
·自然富集培养启动 | 第83-84页 |
·活性污泥接种启动 | 第84-86页 |
·人工投菌启动 | 第86-87页 |
·三种启动方式的比较 | 第87-91页 |
·滤速对BAF 运行效果的影响 | 第91-96页 |
·滤速对SS 去除率的影响 | 第92-93页 |
·滤速对有机物(COD、B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93-94页 |
·滤速对总氮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94页 |
·滤速对总磷去除率的影响 | 第94-95页 |
·最适宜滤速 | 第95-96页 |
·气水比对BAF 运行效果的影响 | 第96-100页 |
·气水比对SS 去除率的影响 | 第96-97页 |
·气水比对COD/B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97-98页 |
·气水比对氨氮、总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98-99页 |
·气水比对总磷去除率的影响 | 第99页 |
·最佳气水比的确定 | 第99-100页 |
·温度对BAF 运行效果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反应器中水质沿高度变化 | 第102-107页 |
·SS 沿高度变化规律 | 第102-103页 |
·COD/BOD 沿高度变化规律 | 第103-104页 |
·氨氮沿高度变化规律 | 第104页 |
·总氮沿高度变化规律 | 第104-105页 |
·总磷沿高度变化规律 | 第105-106页 |
·DO 沿高度变化规律 | 第106-107页 |
·有效高度的确定 | 第107页 |
·反冲洗对BAF 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107-112页 |
·运行周期的确定 | 第108-109页 |
·反冲洗形式的确定 | 第109页 |
·反冲洗条件的确定 | 第109-111页 |
·反冲洗时间的确定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5章 BAF 微生物特性及其演替规律研究 | 第113-131页 |
·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形成机理 | 第113-116页 |
·截留吸附作用 | 第113-114页 |
·电荷吸引作用 | 第114-115页 |
·粘液物质的存在 | 第115页 |
·共价键结合 | 第115-116页 |
·微生物量与活性 | 第116-120页 |
·微生物量 | 第116-118页 |
·微生物活性 | 第118-119页 |
·微生物量与生物活性关系 | 第119-120页 |
·生物膜中生物相构成 | 第120-124页 |
·反应器内生物膜中菌胶团组成及特点 | 第120-121页 |
·反应器内生物膜中原生动物组成及特点 | 第121-123页 |
·反应器内生物膜中藻类 | 第123-124页 |
·细菌多样性变化分析 | 第124-130页 |
·不同时期细菌多样性变化规律 | 第124-127页 |
·不同填料高度细菌多样性变化 | 第127-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6章 新型载体及BAF 新工艺的研发 | 第131-152页 |
·涂铁陶粒的研发 | 第131-136页 |
·化学沉积法改性 | 第132页 |
·沉积条件的摸索 | 第132-134页 |
·改性后滤料研究 | 第134-136页 |
·生物促进性陶粒的研发 | 第136-143页 |
·生物促进性陶粒的原料选择 | 第136-138页 |
·电气石的生物促进作用 | 第138-142页 |
·生物促进性陶粒研制与筛选 | 第142-143页 |
·两段式多点进水曝气生物滤池 | 第143-151页 |
·两段式多点进水曝气生物滤池优势分析 | 第144-146页 |
·A、B 段进水比例的确定 | 第146-148页 |
·回流比的确定 | 第148-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2页 |
结论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6页 |
附表 | 第166-1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69-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