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村镇住宅功能改善技术指南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课题来源与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 ·既有村镇住宅 | 第12-13页 |
| ·改造范畴 | 第1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第2章 村镇住宅功能现状调研与分析 | 第16-37页 |
| ·现状调研的基础工作 | 第16-19页 |
| ·样本的选择 | 第16-17页 |
| ·问卷设计 | 第17-19页 |
| ·调查与数据统计方法 | 第19页 |
| ·村镇住宅功能改善影响因子分析 | 第19-24页 |
| ·区域气候条件 | 第19-21页 |
| ·家庭人口构成 | 第21-22页 |
| ·产业结构模式 | 第22页 |
| ·现行政策 | 第22-24页 |
| ·既有村镇住宅现状分析 | 第24-36页 |
| ·村镇住宅基本形式 | 第24-26页 |
| ·村镇住宅功能空间分析 | 第26-28页 |
| ·村镇住宅居住环境分析 | 第28-31页 |
| ·村镇住宅设施功能分析 | 第31-33页 |
| ·村镇住宅设备系统分析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既有村镇住宅功能改善技术指南架构 | 第37-52页 |
| ·既有村镇住宅功能改善技术指南编制原则与依据 | 第37-40页 |
| ·技术指南编制原则 | 第37-38页 |
| ·技术指南编制依据 | 第38-40页 |
| ·既有村镇住宅功能改善技术指南编制内容 | 第40-48页 |
| ·技术指南编制程序 | 第40-42页 |
| ·功能改善层级划分 | 第42-43页 |
| ·技术指南编制内容的确定 | 第43-48页 |
| ·既有村镇住宅功能改善技术指南编制框架 | 第48-51页 |
| ·控制框架 | 第48-50页 |
| ·内容框架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既有村镇住宅功能改善技术指南 | 第52-84页 |
| ·使用功能改善专题 | 第52-60页 |
| ·一般规定 | 第52-55页 |
| ·套内空间 | 第55-59页 |
| ·体型系数 | 第59-60页 |
| ·居住环境改造专题 | 第60-70页 |
| ·一般规定 | 第60-61页 |
| ·室内环境 | 第61-68页 |
| ·室外环境 | 第68-70页 |
| ·设施功能提升专题 | 第70-76页 |
| ·一般规定 | 第71页 |
| ·厨房设施功能 | 第71-74页 |
| ·卫生间设施功能 | 第74-76页 |
| ·设备管线改造专题 | 第76-83页 |
| ·一般规定 | 第76页 |
| ·给水排水 | 第76-77页 |
| ·采暖和通风 | 第77-80页 |
| ·燃气 | 第80-81页 |
| ·电气 | 第81-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结论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附录 | 第89-9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