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维主观逻辑的P2P信任模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与贡献 | 第11-12页 |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 | 第13-25页 |
·P2P相关知识 | 第13-19页 |
·P2P定义 | 第13-14页 |
·P2P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5页 |
·P2P网络的特性 | 第15-16页 |
·P2P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P2P网络面临的安全隐患 | 第17-19页 |
·P2P网络中的信任模型 | 第19-22页 |
·信任的定义 | 第19页 |
·P2P网络中的信任 | 第19-21页 |
·信任模型的建立和管理 | 第21-22页 |
·主观逻辑简介 | 第22-23页 |
·主观逻辑概述 | 第22页 |
·事实空间和观念空间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MSL-TM信任模型 | 第25-35页 |
·相关定义 | 第25-26页 |
·多维评价 | 第26-27页 |
·观念的空间表示 | 第27-28页 |
·动态基率 | 第28-29页 |
·声誉值Re的计算 | 第29-33页 |
·局部信任L 的计算 | 第29-31页 |
·全局信任值A 的计算 | 第31-33页 |
·风险值Ri的计算 | 第33-34页 |
·可信度计算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仿真环境 | 第35-36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随交互次数的增加四类节点可信度的变化 | 第36页 |
·一般恶意节点的比例对于交互成功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合谋恶意节点的比例对于交互成功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策略恶意节点的比例对于交互成功率的影响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