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锚悬臂式挡墙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支挡结构的作用及发展历史 | 第9-14页 |
| ·支挡结构的作用 | 第9页 |
| ·支挡结构的发展历史 | 第9-14页 |
| ·新型支挡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加锚悬臂式挡墙的设计理论 | 第18-38页 |
| ·悬臂式挡墙设计理论 | 第18-23页 |
| ·悬臂式挡墙构造 | 第18-20页 |
| ·墙身内力计算 | 第20-23页 |
| ·锚杆支护设计理论 | 第23-29页 |
| ·锚杆的锚固原理 | 第24-25页 |
| ·锚杆的构造 | 第25-26页 |
| ·锚杆复合内力 | 第26-27页 |
| ·锚杆长度计算 | 第27-29页 |
| ·锚杆截面面积计算 | 第29页 |
| ·挡土墙稳定性验算 | 第29-31页 |
| ·工程实例概况 | 第31-32页 |
| ·工程概况 | 第32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2页 |
| ·工程实例计算分析 | 第32-37页 |
| ·墙后土压力计算 | 第33-34页 |
| ·竖向荷载计算 | 第34-35页 |
| ·抗滑稳定性验算 | 第35页 |
|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第35-36页 |
| ·地基承载力验算 | 第3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有限元分析基础理论分析 | 第38-47页 |
| ·地应力分析 | 第38-39页 |
|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 | 第39-43页 |
| ·增量法 | 第39-40页 |
| ·迭代法 | 第40-42页 |
| ·混合法 | 第42-43页 |
| ·材料本构模型 | 第43-44页 |
| ·ADINA中的岩土材料模型 | 第43-44页 |
| ·Mohr-Coulomb本构关系 | 第44页 |
| ·接触面设置 | 第44-45页 |
| ·计算的基本步骤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加锚悬臂式挡墙工作性能数值模拟 | 第47-59页 |
| ·ADINA简介 | 第47-48页 |
| ·ADINA计算模型及初始地应力计算 | 第48-49页 |
| ·工况一模拟及分析 | 第49-51页 |
| ·模型及说明 | 第50-51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页 |
| ·工况二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51-54页 |
| ·前期建模 | 第51-52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工况三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54-55页 |
| ·前期建模 | 第5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 ·结果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加锚悬臂式挡墙支护工程变形监测 | 第59-68页 |
|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第59-60页 |
| ·变形监测的基本原则 | 第60-61页 |
|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 第61-63页 |
| ·监测项目的选择 | 第61页 |
| ·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的选取 | 第61-62页 |
| ·监测点的布置 | 第62-63页 |
| ·监测周期及频率 | 第63页 |
| ·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 第63-67页 |
| ·边坡坡体地表水平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 第63-64页 |
| ·边坡坡体地表竖向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 第64-65页 |
| ·挡土墙水平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 第65-66页 |
| ·边坡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