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应力锚杆模型的节理岩体稳定性非连续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 ·理论模型研究方面 | 第13-17页 |
| ·试验研究方面 | 第17-21页 |
| ·数值分析方面 | 第21-25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5-29页 |
|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节理岩体中锚杆的作用机理及分析模型的研究 | 第29-46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节理岩体锚杆锚固机理 | 第30-31页 |
| ·锚杆抗剪作用力的定义 | 第30页 |
| ·锚固节理岩体抗剪机理 | 第30-31页 |
| ·节理锚杆剪切模型的建立 | 第31-45页 |
| ·节理的剪胀 | 第31-33页 |
| ·锚杆切向应力应变性质 | 第33-37页 |
| ·附加轴向应力应变性质 | 第37-40页 |
| ·锚杆屈服形式的讨论 | 第40-43页 |
| ·最优锚固角度的讨论 | 第43-44页 |
| ·端锚锚固形式的讨论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节理岩体锚杆剪切试验研究 | 第46-64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模型试验 | 第46-52页 |
| ·试验的准备 | 第46-50页 |
| ·试验步骤 | 第50-52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62页 |
| ·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 ·轴向受力和变形分析 | 第56-60页 |
| ·破坏形态分析 | 第60-61页 |
| ·预应力作用分析 | 第61-62页 |
| ·模型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节理锚固锚杆离散元模型的建立 | 第64-91页 |
| ·3DEC软件锚杆单元简介 | 第65-68页 |
| ·软件概述 | 第65-66页 |
| ·锚杆单元介绍 | 第66-68页 |
| ·优缺点分析 | 第68页 |
| ·基于可变形离散元法的锚杆模型二次开发 | 第68-79页 |
| ·准备阶段 | 第69-72页 |
| ·输入阶段 | 第72页 |
| ·计算阶段 | 第72-79页 |
| ·节点力的输出 | 第79页 |
| ·数值试验 | 第79-89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80页 |
| ·参数的选取 | 第80-81页 |
| ·试验结果曲线及程序的验证 | 第81-83页 |
| ·参数影响分析 | 第83-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 第五章 基于块体理论的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91-112页 |
| ·块体理论的概述 | 第92-95页 |
| ·基本假定 | 第92页 |
| ·分类 | 第92-93页 |
| ·块体理论的两个定理 | 第93-94页 |
| ·块体稳定性评价主要步骤 | 第94-95页 |
| ·关键块体识别程序编制 | 第95-104页 |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95-98页 |
| ·可动性判断步骤 | 第98-99页 |
| ·不稳定块体的受力分析 | 第99-101页 |
| ·块体运动方向的确定 | 第101-102页 |
| ·程序的编制流程 | 第102-104页 |
| ·围岩的稳定性分析 | 第104-108页 |
| ·围岩失稳判据的提出 | 第104页 |
| ·块体稳定的稳定性分析 | 第104-107页 |
| ·岩体的稳定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 ·算例 | 第108-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第六章 断层破碎带支护方案的优化 | 第112-133页 |
| ·引言 | 第112页 |
| ·工程概况 | 第112-115页 |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115-116页 |
| ·围岩的稳定性分析 | 第116-122页 |
| ·可动性分析 | 第116-117页 |
| ·运动方向的判断 | 第117页 |
| ·块体稳定性分析 | 第117-120页 |
| ·岩体稳定性分析 | 第120-122页 |
| ·支护方案及数值模拟 | 第122-128页 |
| ·锚固支护方案的提出 | 第122-123页 |
| ·支护方案的优化调整 | 第123-125页 |
| ·巷道加固的数值模拟 | 第125-128页 |
| ·监控量测 | 第128-131页 |
| ·表面位移的监测 | 第128-129页 |
| ·深部位移的监测 | 第129-130页 |
| ·锚杆受力的监测 | 第130-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33-136页 |
| ·结论 | 第133-135页 |
| ·展望 | 第135-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42页 |
| 致谢 | 第142-143页 |
| 附录: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