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表达BOR1基因提高油菜硼效率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植物对硼的吸收利用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植物硼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4-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筛选 | 第17-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转化载体、植物受体及转化过程所用试剂 | 第17-18页 |
·农杆菌转化甘蓝型油菜Westar10子叶柄 | 第18-19页 |
·阳性植株的分子鉴定 | 第19-22页 |
·T_1,T_2,T_3代阳性植株的筛选和纯化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23页 |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分子鉴定 | 第23-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油菜的遗传转化 | 第28页 |
·抗生素筛选和PCR鉴定 | 第28-29页 |
·转基因后代的非孟德尔遗传现象 | 第29-30页 |
3 转基因植株对不同硼浓度的反应及其硼的吸收利用 | 第30-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不同硼浓度条件下植株形态和生物量的比较 | 第30-32页 |
·不同硼浓度条件下地上部硼含量 | 第32-33页 |
·不同硼浓度条件下地上部硼累积量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4 转基因植株全生育期相关性状的考察 | 第36-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材料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51页 |
·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各生育时期植株长势比较 | 第37-41页 |
·转基因植株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硼含量 | 第41-45页 |
·转基因株系成熟期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性状的考察 | 第45-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