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在溶液中的聚集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19页
ABSTRACT第19-23页
第一章 综述第23-34页
   ·中心蛋白简介第23-30页
     ·中心蛋白的功能第23-26页
     ·中心蛋白的结构第26-30页
   ·中心蛋白聚集现象第30-32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纯化第34-53页
   ·引言第34-35页
   ·材料第35-41页
     ·菌种与质粒第35页
     ·寡核苷酸第35-36页
     ·主要酶及生化试剂第36页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6-4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0-41页
   ·方法第41-48页
     ·重组质粒(pGEM-T-easy-EoCen)的提取和鉴定第41页
     ·全分子单酪氨酸突变体重组质粒(pGEM-T-easy-M-EoCen)的构建第41-46页
     ·N-端半分子单酪氨酸突变体重组质粒(pGEM-T-easy-M-N-EoCen)的构建第46页
     ·N-端半分子双酪氨酸突变体重组质粒(pGEM-T-easy-M-N-EoCen')的构建第46-47页
     ·融合蛋白的表达第47-48页
   ·实验结果第48-52页
     ·重组质粒(pGEM-T-easy-EoCen)的提取和鉴定第48-49页
     ·突变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第49-51页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51-52页
   ·讨论第52页
   ·结论第52-53页
第三章 金属离子诱导的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聚集性质研究第53-74页
   ·引言第53-54页
   ·材料第54页
     ·主要试剂第54页
     ·主要仪器第54页
   ·方法第54-56页
     ·Lu~(3+)储备液的配制第54页
     ·TNS储备液的配制第54-55页
     ·蛋白储备液的制备第55页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55-56页
     ·天然胶电泳(Native PAGE)分析第56页
     ·荧光共振光散射光谱的测定第56页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第56页
     ·蛋白化学交联分析第56页
   ·实验结果第56-69页
     ·化学交联分析第56-59页
     ·天然胶电泳分析第59-60页
     ·温度对蛋白聚集过程的影响第60-62页
     ·蛋白浓度对聚集过程的影响第62页
     ·不同金属离子结合对蛋白聚集过程的影响第62-64页
     ·TNS对蛋白聚集过程的影响第64-67页
     ·离子强度对蛋白聚集过程的影响第67-68页
     ·酸度对蛋白聚集过程的影响第68-69页
   ·讨论第69-73页
     ·影响蛋白聚集的因素以及聚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力第69-71页
     ·Self-Assembly的准确定义第71-73页
   ·结论第73-74页
第四章 酪氨酸残基在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聚集以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中的作用第74-103页
   ·引言第74-76页
   ·材料第76页
     ·主要试剂第76页
     ·主要仪器第76页
   ·方法第76-80页
     ·Tb~(3+)储备液的配制第76-77页
     ·TNS储备液的配制第77页
     ·蛋白储备液的制备第77-78页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78页
     ·天然胶电泳分析第78页
     ·圆二色谱的测定第78页
     ·荧光寿命的测定第78-79页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第79页
     ·酪氨酸残基与蛋白N端结合的Tb~(3+)之间的Foster能量转移第79-80页
     ·动力学测定第80页
     ·分子模拟第80页
     ·荧光共振光散射光谱的测定第80页
     ·蛋白化学交联分析第80页
   ·实验结果第80-96页
     ·定点突变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第80-82页
     ·N-EoCen以及六个突变体蛋白与Tb~(3+)的结合第82-84页
     ·酪氨酸残基与蛋白N端结合的Tb~(3+)之间距离的计算第84页
     ·蛋白N端半分子双酪氨酸突变体的荧光参数的测定第84-86页
     ·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第86-87页
     ·TNS检测蛋白的构象变化第87-88页
     ·蛋白N端半分子单酪氨酸突变体的分子模拟第88-90页
     ·荧光动力学第90-94页
     ·蛋白全长分子单酪氨酸突变体的聚集第94-96页
   ·讨论第96-101页
     ·Tyr-79在FRET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96-98页
     ·Tyr-79在蛋白聚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98-100页
     ·Tyr-72在FRET过程中的作用第100-101页
   ·结论第101-103页
第五章 有丝分裂纺锤体抑制剂Monastrol对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聚集性质的影响第103-119页
   ·引言第103-104页
   ·材料第104-105页
     ·主要试剂第104页
     ·主要仪器第104-105页
   ·方法第105-107页
     ·Lu~(3+)储备液和Tb~(3+)储备液的配制第105页
     ·TNS储备液的配制第105页
     ·蛋白储备液的制备第105页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105页
     ·Monastrol及其两个类似物的合成第105页
     ·荧光共振光散射光谱的测定第105-106页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第106页
     ·转化大肠杆菌细胞菌体浓度的测定第106页
     ·八肋游仆虫的培养第106-10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7-118页
     ·Monastrol对八肋游仆虫增殖分裂的影响第107页
     ·Monastrol对转化大肠杆菌细胞菌体生长的影响第107-108页
     ·Monastrol对Lu~(3+)诱导的蛋白聚集的影响第108-109页
     ·Monastrol类似物对Lu~(3+)诱导的蛋白聚集的影响第109-113页
     ·Monastrol与EoCen结合的主导作用力第113-117页
     ·Monastrol在EoCen上的结合位点第117-118页
   ·结论第118-119页
第六章 蜂毒素对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聚集性质影响初步分析第119-127页
   ·引言第119-120页
   ·材料第120页
     ·主要试剂第120页
     ·主要仪器第120页
   ·方法第120-121页
     ·Lu~(3+)储备液的配制第120页
     ·蜂毒素储备液的配制第120页
     ·蛋白储备液的制备第120-121页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121页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第121页
     ·荧光共振光散射光谱的测定第121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1-126页
     ·中心蛋白与蜂毒素结合第121-125页
     ·蜂毒素对Lu~(3+)诱导的蛋白聚集过程的影响第125-126页
   ·结论第126-12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7-129页
   ·引言第127页
   ·工作总结第127-128页
   ·工作展望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1页
附录第141-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46-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稀土离子对NIH3T3和MC3T3细胞增殖及细胞膜钾通道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张民觉生殖生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