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概述 | 第17-22页 |
2.1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概念分析 | 第17-19页 |
2.1.1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特点 | 第17-19页 |
2.2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9-20页 |
2.2.1 恢复原状与生态修复 | 第19页 |
2.2.2 生态修复义务与生态修复民事责任 | 第19页 |
2.2.3 环境民事责任与生态修复民事责任 | 第19-20页 |
2.3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20-22页 |
2.3.1 直接性修复 | 第20页 |
2.3.2 替代性修复 | 第20-22页 |
3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评析 | 第22-27页 |
3.1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现状 | 第22-24页 |
3.1.1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立法现状 | 第22-23页 |
3.1.2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司法实践 | 第23-24页 |
3.2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存在的困境 | 第24-27页 |
3.2.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4页 |
3.2.2 生态环境损害的认定机制不健全 | 第24-25页 |
3.2.3 生态环境民事责任的实现程序不完善 | 第25页 |
3.2.4 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 | 第25-27页 |
4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域外法律规定及其借鉴 | 第27-34页 |
4.1 域外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规定 | 第27-32页 |
4.1.1 德国相关的法律规定 | 第27页 |
4.1.2 美国相关的法律规定 | 第27-29页 |
4.1.3 欧盟相关的法律规定 | 第29-30页 |
4.1.4 澳大利亚相关的法律规定 | 第30-32页 |
4.2 域外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2-34页 |
4.2.1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界定清晰 | 第32页 |
4.2.2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法律体系完备 | 第32-33页 |
4.2.3 责任实现机制健全 | 第33-34页 |
5 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实现路径 | 第34-41页 |
5.1 健全生态修复责任相关法律法规 | 第34-36页 |
5.1.1 明确生态修复责任的性质 | 第34-35页 |
5.1.2 重新定义生态修复民事责任的主体 | 第35-36页 |
5.1.3 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前提条件 | 第36页 |
5.1.4 健全生态修复民事责任追究机制 | 第36页 |
5.2 完善生态修复民事责任与司法实践的衔接 | 第36-41页 |
5.2.1 构建损害鉴定评估机构与司法机构的衔接机制 | 第36-37页 |
5.2.2 引入第三方模式 | 第37-38页 |
5.2.3 畅通公众参与渠道 | 第38-39页 |
5.2.4 完善生态公益基金运作机制 | 第39页 |
5.2.5 创新责任承担方式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