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以永嘉县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2.1.1 社区 | 第16-17页 |
2.1.2 农村社区 | 第17页 |
2.1.3 新型农村社区 | 第17-18页 |
2.1.4 社区治理 | 第18-19页 |
2.2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2.1 社区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1-22页 |
2.2.4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永嘉县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 第23-42页 |
3.1 永嘉县新型农村社区的情况 | 第23-24页 |
3.2 永嘉县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特点 | 第24-26页 |
3.2.1 农房集聚改造 | 第24-25页 |
3.2.2 转、并、联 | 第25页 |
3.2.3 三分三改 | 第25页 |
3.2.4 上提下放和服务下沉 | 第25-26页 |
3.3 永嘉县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取得的成效 | 第26-29页 |
3.3.1 提高乡村社会的开放性与流动性 | 第26-27页 |
3.3.2 推动城乡社区一体化 | 第27-28页 |
3.3.3 增强社区社会融合 | 第28页 |
3.3.4 促进城乡基层治理一体化 | 第28-29页 |
3.4 永嘉县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卷调查 | 第29-38页 |
3.4.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3.4.2 关于社区治理相关调查数据分析 | 第31-37页 |
3.4.3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社会事务参与调查分析 | 第37-38页 |
3.5 永嘉县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3.5.1 社区社会组织不完善 | 第38-39页 |
3.5.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够 | 第39-40页 |
3.5.3 社区治理和监督不力 | 第40页 |
3.5.4 社区居民主动参与性不足 | 第40-42页 |
第4章 永嘉县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51页 |
4.1 政府财政支持和监管不到位 | 第42-44页 |
4.1.1 地方财政资金有限 | 第42-43页 |
4.1.2 监督管理机制混乱 | 第43-44页 |
4.2 社区治理主体定位不清晰 | 第44-46页 |
4.2.1 基层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治理权限不明确 | 第44页 |
4.2.2 社区委员会和社区党支部职责混乱 | 第44-45页 |
4.2.3 社区新旧利益主体关系不相融 | 第45-46页 |
4.3 社区社会组织尚未真正实体化运作 | 第46-47页 |
4.3.1 社区社会组织登记门槛比较高 | 第46页 |
4.3.2 社区社会组织资金来源有限 | 第46-47页 |
4.3.3 社区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 | 第47页 |
4.4 社区治理主体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 | 第47-48页 |
4.4.1 传统治理模式影响较深 | 第47-48页 |
4.4.2 社区基层干部文化程度低 | 第48页 |
4.5 科学的治理理念尚未普及 | 第48-51页 |
4.5.1 缺乏民主和“主人翁”意识 | 第48-49页 |
4.5.2 缺乏具备科学治理理念的人才 | 第49-51页 |
第5章 永嘉县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 | 第51-59页 |
5.1 树立社区治理理念,吸引资金和资源 | 第51-53页 |
5.1.1 强化社区治理理念 | 第51-52页 |
5.1.2 激活和整合资金和资源 | 第52-53页 |
5.2 形成多元参与的高效能社区服务体系 | 第53-56页 |
5.2.1 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 第53-54页 |
5.2.2 健全社区自治组织自我管理服务能力 | 第54-55页 |
5.2.3 增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 | 第55-56页 |
5.3 治理积极性与民主监督机制相铺相成 | 第56-59页 |
5.3.1 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 第56-57页 |
5.3.2 完善社区公共事务决策和监督执行能力 | 第57-5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9-61页 |
6.1 本论文的基本结论 | 第59页 |
6.2 本论文存在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6.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关于永嘉县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卷调查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