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案情简介和争议焦点 | 第12-16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12-15页 |
(一)李培与中泰信托合同纠纷案 | 第12-13页 |
(二)姜唯与中融信托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案 | 第13-14页 |
(三)北川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信托纠纷案 | 第14-15页 |
二、案件的争议焦点 | 第15-16页 |
(一)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履行范围问题 | 第15页 |
(二)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履行程度标准问题 | 第15页 |
(三)违反谨慎义务受托人责任承担问题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法理分析 | 第16-27页 |
一、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信赖关系理论 | 第16-17页 |
(二)信义义务理论 | 第17页 |
(三)诚实信用原则 | 第17-18页 |
二、国外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制度概述 | 第18-21页 |
(一)英美法系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制度概述 | 第18-20页 |
(二)大陆法系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制度概述 | 第20-21页 |
三、我国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的相关法律与政策 | 第21-22页 |
四、我国当前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的判断标准 | 第22-23页 |
(一)形势判断标准 | 第22页 |
(二)实质判断标准 | 第22-23页 |
五、我国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存在的法律障碍 | 第23-27页 |
(一)谨慎义务判断标准与范围不明确 | 第23-25页 |
(二)对谨慎义务审查缺乏具体依据 | 第25-26页 |
(三)司法适用的局限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案件研究的的启示 | 第27-33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27-28页 |
二、完善建议 | 第28-33页 |
(一)引入具体化的谨慎义务判断标准 | 第28-30页 |
(二)明确谨慎义务的具体适用范围围 | 第30-31页 |
(三)完善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规则的法律架构 | 第31-32页 |
(四)建立信托受托人责任追究机制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