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页岩气吸附解吸特性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页岩结构演变特征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3 水力压裂试验模拟的研究 | 第13页 |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 实验样品来源及制备 | 第17-25页 | 
| 2.1 页岩层概况 | 第17页 | 
| 2.2 样品制备 | 第17-18页 | 
| 2.3 样品实验过程 | 第18-19页 | 
| 2.4 样品物性参数 | 第19-24页 | 
| 2.4.1 有机质丰度(TOC) | 第19-20页 | 
| 2.4.2 有机质热成熟度(RO) | 第20-21页 | 
| 2.4.3 有机质类型 | 第21-22页 | 
| 2.4.4 矿物分析(X衍射) | 第22-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页岩水力压裂试验 | 第25-31页 | 
| 3.1 页岩水力压裂试验装置 | 第25-27页 | 
| 3.1.1 三轴压裂装置试验系统 | 第25-27页 | 
| 3.1.2 试件制备 | 第27页 | 
| 3.1.3 压裂实验过程 | 第27页 |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4 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演变特征 | 第31-42页 | 
| 4.1 压汞实验 | 第31-34页 | 
| 4.1.1 压汞孔隙结构特征 | 第31-33页 | 
| 4.1.2 进汞-退汞曲线分析 | 第33-34页 | 
| 4.2 低温液氮吸附实验 | 第34-37页 | 
| 4.2.1 低温液氮吸附等温线 | 第34-37页 | 
| 4.2.2 孔容、孔比表面积及孔径特征 | 第37页 | 
| 4.3 水力压裂前后的孔隙结构演变特征 | 第37-40页 | 
| 4.3.1 页岩孔隙度变化 | 第38-39页 | 
| 4.3.2 T2分布图变化 | 第39-4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5 页岩气吸附解吸实验研究 | 第42-51页 | 
| 5.1 实验测试方案 | 第42-44页 | 
| 5.1.1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42-43页 | 
| 5.1.2 实验设备 | 第43-44页 | 
| 5.2 实验流程 | 第44-46页 | 
| 5.2.1 检验仪器气密性 | 第44页 | 
| 5.2.2 样品缸(含样品)自由空间体积标定 | 第44-45页 | 
| 5.2.3 吸附解吸操作流程 | 第45-46页 | 
| 5.3 吸附解吸量计算 | 第46-51页 | 
| 5.3.1 吸附实验数据计算 | 第46-47页 | 
| 5.3.2 解吸实验数据计算 | 第47-49页 | 
| 5.3.3 水力压裂前后页岩对CH4吸附解吸量测试结果 | 第49-51页 | 
| 6 甲烷吸解特性与页岩结构演变耦合机理分析 | 第51-56页 | 
| 6.1 页岩结构演变对甲烷吸附解吸的影响 | 第51-54页 | 
| 6.2 耦合机理对页岩气开采的指导 | 第54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 7.2 创新点 | 第57页 | 
| 7.3 展望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附录A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