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21页 |
1.1 瓜环简介 | 第6-10页 |
1.2 错位十元瓜环简介 | 第10-12页 |
1.3 瓜环化学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3.1 瓜环配位化学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2 瓜环主客体化学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9-21页 |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手段 | 第20页 |
1.4.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及衍生物的合成、分离及结构表征 | 第21-36页 |
2.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2.2 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的的合成、分离及结构表征 | 第22-26页 |
2.3 半苷脲取代错位十元瓜环的的合成、分离及结构表征 | 第26-27页 |
2.4 乙内酰脲错位十元瓜环的的合成、分离及结构表征 | 第27-29页 |
2.5 其他取代错位十元瓜环的的合成、分离及结构表征 | 第29-35页 |
2.5.1 咪唑三酮取代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0-31页 |
2.5.2 4,5-二羟基咪唑-2-酮取代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1-33页 |
2.5.3 2,4-二甲基苷脲取代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及衍生物与客体(G1、G2和G3)分子的识别研究 | 第36-60页 |
3.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3.2 1-金刚烷胺衍生物的合成 | 第37-40页 |
3.3 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半干脲取代错位十元瓜环与客体分子主客体作用的表征及性能研究 | 第40-51页 |
3.3.1 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半干脲取代错位十元瓜环与客体G1自组装模式测试 | 第40-44页 |
3.3.2 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半干脲取代错位十元瓜环与客体G2自组装模式测试 | 第44-47页 |
3.3.3 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半干脲取代错位十元瓜环与客体G3自组装模式测试 | 第47-51页 |
3.4 其他瓜环与G1、G2客体分子主客体相互作用与Host1/Host2相互作用的比较 | 第51-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及衍生物与其他客体分子的识别研究 | 第60-76页 |
4.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60-61页 |
4.2 错位十元瓜环与二胺客体分子的核磁滴定 | 第61-64页 |
4.3 半苷脲错位十元瓜环与二胺客体分子的核磁滴定 | 第64-68页 |
4.4 双空腔错位十元瓜环与其他客体分子的核磁滴定 | 第68-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附录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