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21-33页 |
| 1.1 前言 | 第21-22页 |
| 1.2 锂离子电池工作的原理概述 | 第22-23页 |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 1.4 层状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25-30页 |
| 1.4.1 LiNi_(1/3)Co_(1/3)Mn_(1/3)O_2的结构特性 | 第25-26页 |
| 1.4.2 LiNi_(1/3)Co_(1/3)Mn_(1/3)O_2的主要制备方法 | 第26-30页 |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1.5.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第33-37页 |
| 2.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35页 |
| 2.2 电极材料结构与形貌分析及表征方法 | 第35页 |
| 2.2.1 X射线衍射(XRD) | 第35页 |
| 2.2.2 扫描电镜 | 第35页 |
| 2.2.3 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 | 第35页 |
| 2.3 电池的装配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35-37页 |
| 2.3.1 电极的制备方法 | 第35-36页 |
| 2.3.2 扣式电池的组装及测试 | 第36-37页 |
| 第3章 流变相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37-49页 |
| 3.1 引言 | 第37页 |
| 3.2 流变相合成方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 | 第37-38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 3.3.1 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产物LiNi_(1/3)Co_(1/3)Mn_(1/3)O_2的化学组成分析 | 第38-39页 |
| 3.3.2 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产物LiNi_(1/3)Co_(1/3)Mn_(1/3)O_2的XRD分析 | 第39-40页 |
| 3.3.3 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产物LiNi_(1/3)Co_(1/3)Mn_(1/3)O_2的SEM分析 | 第40-41页 |
| 3.3.4 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产物LiNi_(1/3)Co_(1/3)Mn_(1/3)O_2的电化学性能比较与分析 | 第41-4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基于流变相合成方法制备850℃Al~(3+)、Mg~(2+)和Zn~(2+)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49-79页 |
| 4.1 引言 | 第49页 |
| 4.2 Al~(3+)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49-59页 |
| 4.2.1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50页 |
| 4.2.3 不同掺杂Al比例下得到的产物Li (Ni_(1/3)Co_(1/3)Mn_(1/3))_(1-x)M_xO_2的SEM分析 | 第50-52页 |
| 4.2.4 LiNi_(1/3)Co_(1/3)Mn_(1/3)O_2和Al~(3+)掺杂的_(1/3)Co_(1/3)Mn_(1/3)O_2的电化学性能比较与分析 | 第52-59页 |
| 4.2.5 小结 | 第59页 |
| 4.3 Mg~(2+)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59-68页 |
| 4.3.1 实验部分 | 第59页 |
| 4.3.2 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 4.3.3 小结 | 第68页 |
| 4.4 Zn~(2+)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68-79页 |
| 4.4.1 流变相合成方法制备Zn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 | 第68-69页 |
| 4.4.2 结果与讨论 | 第69-77页 |
| 4.4.3 小结 | 第77-79页 |
| 第5章 基于流变相合成方法制备850℃PANI、碳和AlPO_4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79-103页 |
| 5.1 引言 | 第79-80页 |
| 5.2 AlPO_4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80-91页 |
| 5.2.1 实验部分 | 第80页 |
| 5.2.2 结果与讨论 | 第80-90页 |
| 5.2.3 小结 | 第90-91页 |
| 5.3 PANI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91-96页 |
| 5.3.1 PANI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样品的合成 | 第91页 |
| 5.3.2 结果与讨论 | 第91-96页 |
| 5.3.3 小结 | 第96页 |
| 5.4 C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96-103页 |
| 5.4.1 C-LiNi_(1/3)Co_(1/3)Mn_(1/3)O_2样品的合成 | 第96-97页 |
| 5.4.2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2页 |
| 5.4.3 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6章 共沉淀与固相反应复合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103-113页 |
| 6.1 引言 | 第103-104页 |
| 6.2 实验部分 | 第104页 |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2页 |
| 6.3.1 材料的XRD分析 | 第104-106页 |
| 6.3.2 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106-107页 |
| 6.3.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107-112页 |
| 6.4 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7章 水热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113-125页 |
| 7.1 引言 | 第113页 |
| 7.2 实验部分 | 第113-114页 |
| 7.2.1 流变相合成方法制备LiCo_(1/3)Ni_(1/3)Mn_(1/3)O_2 | 第113-114页 |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14-122页 |
| 7.3.1 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产物LiNi_(1/3)Co_(1/3)Mn_(1/3)O_2的XRD分析 | 第114-115页 |
| 7.3.2 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产物LiNi_(1/3)Co_(1/3)Mn_(1/3)O_2的SEM分析 | 第115-116页 |
| 7.3.3 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产物LiNi_(1/3)Co_(1/3)Mn_(1/3)O_2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116-122页 |
| 7.4 小结 | 第122-125页 |
| 结论 | 第125-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45页 |
| 附录1 | 第145-147页 |
| 附录2 | 第147-148页 |
| 附录3 | 第148-149页 |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