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岔泵站设计论证与运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泵站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内农业泵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1.2.2 国外泵站现状 | 第10-11页 |
1.3 泵站水流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泵站前池和进水池研究 | 第11-12页 |
1.3.2 泵站进、出水流道研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泵站基本资料收集分析 | 第14-25页 |
2.1 水文和气象条件 | 第14-15页 |
2.2 地质分析 | 第15-18页 |
2.2.1 自然地理 | 第15页 |
2.2.2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2.2.3 水文地质 | 第15-18页 |
2.3 设计涝水 | 第18-24页 |
2.3.1 涝水分区 | 第18-19页 |
2.3.2 农田涝水流量计算 | 第19-22页 |
2.3.3 规划城区及建成区雨水流量计算 | 第22页 |
2.3.4 涝水成果及合理性分析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水工建筑物设计复核与水泵选型论证 | 第25-45页 |
3.1 主要建筑物布置 | 第25-26页 |
3.1.1 主厂房布置 | 第25-26页 |
3.1.2 泵站副厂房布置 | 第26页 |
3.1.3 出口闸布置 | 第26页 |
3.2 稳定复核计算 | 第26-34页 |
3.2.1 泵站及前池的稳定计算 | 第26-31页 |
3.2.2 泵站地基复核计算 | 第31-32页 |
3.2.3 泵站出口闸复核计算 | 第32-34页 |
3.3 结构复核计算 | 第34-38页 |
3.4 水泵选型 | 第38-44页 |
3.4.1 泵站设计参数 | 第38页 |
3.4.2 水泵水力计算 | 第38-41页 |
3.4.3 水泵选型结论 | 第41-43页 |
3.4.4 水机设备布置 | 第43-44页 |
3.4.5 进出水流道方式的确定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泵站水流运动特性及水力性能数值模拟 | 第45-72页 |
4.1 概述 | 第45页 |
4.2 数学模型与求解方法 | 第45-48页 |
4.2.1 基础方程 | 第45-46页 |
4.2.2 湍流模型 | 第46-47页 |
4.2.3 求解方法 | 第47-48页 |
4.3 模型构建与网格划分 | 第48-50页 |
4.3.1 模型构建 | 第48-49页 |
4.3.2 边界条件 | 第49-50页 |
4.3.3 数值模拟方案 | 第50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0-71页 |
4.4.1 前池计算流态分析 | 第50-58页 |
4.4.2 进、出水道流态分析 | 第58-65页 |
4.4.3 出水池计算流态分析 | 第65-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泵站监测记录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第72-81页 |
5.1 软件开发目的及意义 | 第72页 |
5.2 软件设计的总体流程 | 第72-73页 |
5.3 软件界面简介 | 第73-75页 |
5.4 软件主要模块功能设计 | 第75-80页 |
5.4.1 数据采集模块功能设计 | 第75-77页 |
5.4.2 实时监测动画和信息显示模块功能设计 | 第77-78页 |
5.4.3 数据库结构 | 第78-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