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中国住宅室内气态污染物污染特性及通风净化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7页
        1.2.1 SVOC源散发特性研究现状第9-13页
        1.2.2 居住建筑室内VOCs污染现状研究第13-15页
        1.2.3 室内气态污染物通风控制研究第15-17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SVOC源散发关键参数的时间变化特性研究第18-33页
    2.1 引论第18页
    2.2 实验方法第18-23页
        2.2.1 实验设计第18-19页
        2.2.2 实验材料第19-21页
        2.2.3 采样与分析第21-22页
        2.2.4 质量控制第22页
        2.2.5 基于SPME实验方法的采样时间的确定第22-23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23-33页
        2.3.1 基于SPME实验方法对于测试SVOC的适用范围第23-25页
        2.3.2 y0的时间变化特性第25-29页
        2.3.3 对于y0下降原因的讨论第29-33页
第3章 中国居住建筑室内VOCs污染现状第33-41页
    3.1 引论第33页
    3.2 实验方法第33-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1页
        3.3.1 中国住宅建筑TVOC浓度水平第35-37页
        3.3.2 TVOC影响因素分析第37-40页
        3.3.3 具有中国特色的VOCs第40-41页
第4章 自然通风下室内气态污染物控制效果研究第41-59页
    4.1 引论第41页
    4.2 实验设计第41-45页
        4.2.1 测试房间第41-42页
        4.2.2 污染物采样与分析第42-43页
        4.2.3 渗透风量/通风量的测量第43页
        4.2.4 估算源散发强度第43-44页
        4.2.5 小尺寸房间模型第44-4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5-59页
        4.3.1 换气次数第45-47页
        4.3.2 VOC 散发率第47-49页
        4.3.3 自然通风作用下的气态污染物浓度下降趋势第49-53页
        4.3.4 环境参数的影响第53-59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结论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力学碳泵基础理论初探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