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4页 |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1.2.1 弧触头侵蚀特性研究 | 第17-21页 | 
| 1.2.2 弧触头侵蚀状态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弧触头关合侵蚀质量损失特性 | 第24-44页 | 
| 2.1 试验平台建立与试验方法 | 第24-33页 | 
| 2.1.1 关合侵蚀试验回路建立 | 第24-25页 | 
| 2.1.2 关合侵蚀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 2.1.3 基于振动加速度的预击穿电弧烧蚀时间测量方法 | 第26-29页 | 
| 2.1.4 电弧烧蚀试验回路建立 | 第29-30页 | 
| 2.1.5 电弧烧蚀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 2.1.6 GIS试验装置研制 | 第31-33页 | 
| 2.2 关合侵蚀质量损失特性 | 第33-37页 | 
| 2.2.1 质量损失率计算方法 | 第33页 | 
| 2.2.2 试验参数测量与弧触头形貌观察 | 第33-34页 | 
| 2.2.3 质量损失与损失率 | 第34-37页 | 
| 2.3 电弧烧蚀质量损失特性 | 第37-41页 | 
| 2.3.1 试验参数测量与弧触头形貌检测 | 第37-40页 | 
| 2.3.2 质量损失与损失率 | 第40-41页 | 
| 2.4 机械磨损质量损失特性 | 第41-4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3章 弧触头关合机械磨损行为过程 | 第44-64页 | 
| 3.1 关合接触应力计算 | 第44-48页 | 
| 3.1.1 弧触头材料力学特性参数 | 第44页 | 
| 3.1.2 动弧触头运动速度 | 第44-45页 | 
| 3.1.3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45页 | 
| 3.1.4 条件设置 | 第45-46页 | 
| 3.1.5 仿真结果 | 第46-48页 | 
| 3.2 常温下弧触头磨损 | 第48-51页 | 
| 3.3 高温下弧触头磨损 | 第51-62页 | 
| 3.3.1 弧触头温度场仿真 | 第51-56页 | 
| 3.3.2 高温下弧触头物性参数变化 | 第56-58页 | 
| 3.3.3 试验后弧触头检测与磨损行为分析 | 第58-6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4章 弧触头关合侵蚀数学模型与优化设计 | 第64-81页 | 
| 4.1 关合侵蚀质量损失数学模型 | 第64-70页 | 
| 4.1.1 机械磨损数学模型 | 第64-68页 | 
| 4.1.2 电弧烧蚀质量损失数学模型 | 第68-70页 | 
| 4.2 关合侵蚀形貌数学模型 | 第70-75页 | 
| 4.2.1 轴向侵蚀形貌数学模型 | 第71-72页 | 
| 4.2.2 径向侵蚀形貌数学模型 | 第72-74页 | 
| 4.2.3 模型计算与测量值比较 | 第74-75页 | 
| 4.3 弧触头轴向与径向侵蚀随关合次数的变化特性 | 第75-78页 | 
| 4.4 弧触头优化设计 | 第78-7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5章 弧触头侵蚀状态检测方法 | 第81-100页 | 
| 5.1 弧触头侵蚀状态测量原理 | 第81-84页 | 
| 5.1.1 弧触头形貌与接触电阻的物理关系 | 第81-82页 | 
| 5.1.2 动态接触电阻测量原理 | 第82-84页 | 
| 5.2 动态接触电阻测量装置研制与性能 | 第84-90页 | 
| 5.2.1 测量装置的技术要求 | 第84-85页 | 
| 5.2.2 测量电源选择 | 第85-86页 | 
| 5.2.3 测量电流选择 | 第86-89页 | 
| 5.2.4 测量结果分散性 | 第89-90页 | 
| 5.2.5 分闸速度对动态接触电阻测量的影响 | 第90页 | 
| 5.3 基于动态接触电阻的弧触头侵蚀状态检测方法 | 第90-97页 | 
| 5.3.1 轴向侵蚀弧触头的检测方法 | 第91-93页 | 
| 5.3.2 径向侵蚀弧触头的检测方法 | 第93-97页 | 
| 5.4 动态接触电阻测量装置应用 | 第97-9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0-103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100-101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101-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10-11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12-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