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橄榄多酚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前言第11-21页
    1.1 立题背景第11页
    1.2 橄榄的简介第11-12页
    1.3 橄榄多酚及其特性第12-14页
        1.3.1 多酚的简要介绍第12页
        1.3.2 橄榄多酚的简介第12-14页
    1.4 天然产物抑菌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1 天然产物抑菌能力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2 天然产物抑菌机理的研究第15-16页
    1.5 橄榄中抑菌物质抑菌作用的研究第16-17页
    1.6 橄榄中抑菌物质在食品中的应用第17页
    1.7 食源性致病菌的简介第17-19页
        1.7.1 沙门氏菌简介第18页
        1.7.2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介第18-19页
        1.7.3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简介第19页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9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1.10 技术路线图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7页
    2.1 试验材料第21-23页
        2.1.1 试验菌株第21页
        2.1.2 橄榄多酚成分第21-22页
        2.1.3 主要试剂第22-23页
        2.1.4 仪器与设备第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27页
        2.2.1 菌种的纯化及活化第23页
        2.2.2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23-24页
        2.2.3 不同浓度橄榄多酚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第24页
        2.2.4 细胞膜电位的测定第24页
        2.2.5 细胞内ATP含量的测定第24-25页
        2.2.6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25-26页
        2.2.7 SDS-PAGE分析第26页
        2.2.8 数据分析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9页
    3.1 抑菌能力的测定第27-29页
        3.1.1 MIC第27页
        3.1.2 不同浓度橄榄多酚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第27-29页
    3.2 抑菌机理第29-39页
        3.2.1 细胞膜电位的改变第29-31页
        3.2.2 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第31-33页
        3.2.3 透射电镜结果分析第33-35页
        3.2.4 SDS-PAGE分析第35-39页
4 讨论第39-44页
    4.1 橄榄多酚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第39-40页
    4.2 不同浓度橄榄多酚对食源性致病菌生长的影响第40页
    4.3 细胞膜电位的改变第40-41页
    4.4 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第41-42页
    4.5 细胞形态的改变第42页
    4.6 橄榄多酚对细菌蛋白质的影响第42-44页
5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非均匀应变重构的CFRP胶接接头内聚损伤监测研究
下一篇:泡沫Ni增强Sn基焊料超声钎焊Al2O3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