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视觉感知建模的局部图像结构表达及其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的应用背景第11-16页
        1.2.1 纹理分类第12-13页
        1.2.2 图像质量评价第13-16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6-17页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9-32页
    2.1 引言第19-20页
    2.2 手工设计的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第20-27页
        2.2.1 密集的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第20-24页
        2.2.2 稀疏的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第24-27页
    2.3 基于机器学习的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第27-30页
        2.3.1 单层学习模型第28-29页
        2.3.2 多层学习模型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基于视皮层各向异性机制的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第32-54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初级视皮层的各向异性机制第33-34页
        3.2.1 各向异性的定义第33-34页
        3.2.2 初级视皮层的各向异性机制第34页
    3.3 基于脑皮层各向异性机制的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第34-40页
        3.3.1 各向异性的度量第34-36页
        3.3.2 局部各向异性模式第36-38页
        3.3.3 旋转不变的均匀局部各向异性模式第38-40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52页
        3.4.1 多尺度分解第40-41页
        3.4.2 纹理分类实验第41-44页
        3.4.3 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实验第44-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基于脉冲发放皮层模型编码的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第54-65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第54-56页
    4.3 交叉皮层模型第56页
    4.4 脉冲发放皮层模型第56-59页
    4.5 基于脉冲发放皮层模型同步点火机制的局部图像结构表达第59页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4页
        4.6.1 数据库及参数设置第60-62页
        4.6.2 旋转和光照鲁棒性实验第62页
        4.6.3 噪声鲁棒性实验第62-64页
    4.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基于高阶局部差分模式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第65-84页
    5.1 引言第65-66页
    5.2 高阶局部差分模式第66-67页
    5.3 基于高阶局部差分模式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第67-73页
        5.3.1 高斯拉普拉斯多尺度表达第68-69页
        5.3.2 高阶局部差分模式统计直方图提取第69-72页
        5.3.3 基于ε-支持向量回归的图像质量评价第72-73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3-82页
        5.4.1 数据库及参数设置第73-75页
        5.4.2 实验结果分析第75-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6.1 结论第84-85页
    6.2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抑郁注意机制的任务态脑电特征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群集智能的社会网络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