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

日本进口贸易政策及其绩效实证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理论综述第11-15页
        1.2.1 比较优势理论第11-12页
        1.2.2 要素禀赋理论第12-13页
        1.2.3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第13-14页
        1.2.4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第14-15页
    1.3 研究框架第15-18页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8-21页
    2.1 关于日本进出口贸易模式现状的研究第18页
    2.2 关于动态比较优势的研究第18-19页
    2.3 关于日本贸易政策及其效果的研究第19-20页
    2.4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3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21-26页
    3.1 基本测度指标第21-25页
        3.1.1 净出口比率第21页
        3.1.2 进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第21-23页
        3.1.3 进口干预指数第23-25页
    3.2 数据来源第25-26页
第4章 日本的进口贸易政策取向现状及演进第26-41页
    4.1 HILLMAN条件检验第26-27页
    4.2 日本的进口贸易取向现状分析第27-28页
    4.3 分类产品的进口贸易政策取向演进分析第28-36页
        4.3.1 初级产品(PP)第29-30页
        4.3.2 农业制成品(RB1)和其他资源型制成品(RB2)第30-31页
        4.3.3 纺织、服装等产品(LT1)和其他低技术制成品(LT2)第31-33页
        4.3.4 中等技术产品(MT1、MT2、MT3)第33-34页
        4.3.5 电子器件及电气制成品(HT1)和其他高技术制成品(HT2)第34-36页
    4.4 日本整体货物进口贸易政策取向演进分析第36-41页
        4.4.1 整体进口贸易模式的组合分布第36-37页
        4.4.2 NX指数与RSCA指数的联和分布第37-39页
        4.4.3 日本进口贸易政策干预程度与具体政策分析第39-41页
第5章 基于VAR模型的日本进口贸易政策绩效分析第41-48页
    5.1 基本模型第41页
    5.2 ADF单位根检验第41-42页
    5.3 建立进口干预指数与实际比较优势指数的VAR模型第42-44页
        5.3.1 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第42-43页
        5.3.2 VAR模型的参数估计第43-44页
    5.4 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第44-45页
    5.5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45-48页
        5.5.1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第45-46页
        5.5.2 累积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第46-48页
第6章 结论第48-52页
    6.1 主要结论第48-50页
    6.2 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启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作者简介第55-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 Mineral Resources of Kazakhstan
下一篇: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