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湿法 | 第12页 |
1.2.2 干法 | 第12页 |
1.2.3 热裂解法 | 第12-13页 |
1.2.4 催化裂解法 | 第13-16页 |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系统及实验方法 | 第18-25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18-19页 |
2.3 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2.4 实验仪器 | 第21-24页 |
2.4.1 便携式红外煤气分析仪 | 第21页 |
2.4.2 蠕动泵 | 第21-22页 |
2.4.3 XRD分析 | 第22页 |
2.4.4 氮吸附仪 | 第22-23页 |
2.4.5 扫描电镜 | 第23页 |
2.4.6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凹凸棒石催化剂催化裂解焦油特性研究 | 第25-38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29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3.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29页 |
3.3 反应条件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29-33页 |
3.3.1 温度和Ni含量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2 水碳比(S/C)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3 停留时间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 助剂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1 助剂及其含量对焦油转化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3.4.2 助剂对催化剂积碳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载体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38-54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Al_2O_3载体催化剂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38-44页 |
4.2.1 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 第38-40页 |
4.2.2 反应温度和Fe负载量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3 水碳比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42-44页 |
4.3 3A分子筛载体催化剂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44-50页 |
4.3.1 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 第44-46页 |
4.3.2 反应温度和Fe负载量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3 水碳比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 不同掺比的载体催化剂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50-53页 |
4.4.1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50-52页 |
4.4.2 不同掺比的载体催化剂对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与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