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创新点 | 第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共享经济 | 第19-20页 |
2.1.2 网约车 | 第20-21页 |
2.1.3 政府监管 | 第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2.1 可竞争市场理论 | 第21-22页 |
2.2.2 监管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共享经济理论 | 第23-26页 |
3 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6-35页 |
3.1 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现状 | 第26-29页 |
3.1.1 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情况调查 | 第26-27页 |
3.1.2 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依据 | 第27-28页 |
3.1.3 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主体 | 第28页 |
3.1.4 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手段 | 第28-29页 |
3.2 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2.1 监管活动的可操作性低 | 第29-30页 |
3.2.2 安全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管保障 | 第30页 |
3.2.3 缺乏对网约车平台的监管机制 | 第30-31页 |
3.2.4 监管活动缺乏社会支持和参与 | 第31-32页 |
3.3 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3.3.1 监管的高成本影响监管效率 | 第32页 |
3.3.2 对共享经济认识不足导致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2-34页 |
3.3.3 对共享经济下网约车平台责任认识不足 | 第34页 |
3.3.4 社会参与监管的方式落后 | 第34-35页 |
4 国外政府网约车监管经验及启示 | 第35-40页 |
4.1 国外政府网约车监管经验 | 第35-38页 |
4.1.1 美国政府对网约车的监管经验 | 第35-36页 |
4.1.2 英国政府对网约车的监管经验 | 第36-37页 |
4.1.3 新加坡政府对网约车的监管经验 | 第37-38页 |
4.2 国外政府网约车监管的启示 | 第38-40页 |
4.2.1 创新监管模式 | 第38页 |
4.2.2 注重过程监管与质量监管 | 第38-39页 |
4.2.3 积极推进共享 | 第39-40页 |
5 完善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对策建议 | 第40-50页 |
5.1 建立系统化监管机制 | 第40-42页 |
5.1.1 推行网约车合作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模式 | 第40-41页 |
5.1.2 建立大连市网约车行业协会 | 第41-42页 |
5.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2-44页 |
5.2.1 完善准入机制方面的规定 | 第42-43页 |
5.2.2 增加对安全及服务质量方面的规定 | 第43页 |
5.2.3 引入合理的监管激励 | 第43-44页 |
5.3 发挥共享经济网约车平台行业监管作用 | 第44-46页 |
5.3.1 强化网约车平台责任 | 第44-45页 |
5.3.2 建立共享经济网约车诚信评价体系 | 第45-46页 |
5.4 建立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信息共享平台 | 第46-50页 |
5.4.1 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的组成 | 第46-48页 |
5.4.2 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信息共享平台运行机制 | 第48-50页 |
6 总结 | 第50-51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