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后债权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 劣后债权的基本内涵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劣后债权的概念 | 第17-19页 |
一、劣后债权的定义 | 第17页 |
二、劣后债权的实务内涵 | 第17页 |
三、劣后债权的理论内涵 | 第17-18页 |
四、劣后债权的四层涵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劣后债权的学理分类 | 第19-22页 |
一、根据劣后债权产生方式进行分类 | 第19-21页 |
二、根据高级债权人特定与否进行分类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劣后债权的理论和立法例研究 | 第22-38页 |
第一节 劣后债权的理论研究 | 第22-28页 |
一、构建破产债权结构体系 | 第22页 |
二、劣后债权与除斥债权的范围 | 第22-24页 |
三、法官裁定劣后债权判定规则的选用 | 第24-25页 |
四、约定的劣后债权相关问题 | 第25-27页 |
五、劣后债权人享有的权利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域外劣后债权立法的比较分析 | 第28-38页 |
一、英、美破产法劣后债权要点探寻 | 第28-30页 |
二、德、日破产法劣后债权体系构建 | 第30-34页 |
三、两大法系劣后债权制度比较与启示 | 第34-38页 |
第三章 我国劣后债权问题的立法和司法现状分析 | 第38-50页 |
第一节 我国破产法劣后债权问题的立法现状 | 第38-43页 |
一、我国采用“除斥债权”立法例 | 第38-39页 |
二、现行立法为劣后债权的设立和实施留有空间 | 第39-40页 |
三、引入劣后债权能弥补相关制度的不足 | 第40-43页 |
第二节 我国劣后债权法律问题的司法现状 | 第43-50页 |
一、我国劣后债权法律问题的实证分析 | 第43-48页 |
二、我国劣后债权法律问题的现实困境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我国引入劣后债权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50-59页 |
第一节 劣后债权立法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50-52页 |
一、公平清偿原则 | 第50页 |
二、最大清偿原则 | 第50-51页 |
三、衡平居次原则 | 第51页 |
四、合同自由原则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我国引入劣后债权立法例的实体法构想 | 第52-53页 |
一、采用劣后债权和除斥债权并存的框架结构 | 第52页 |
二、劣后债权类型和范围的界定 | 第52-53页 |
三、劣后债权人享有的权利 | 第53页 |
第三节 我国引入劣后债权立法例的程序法构想 | 第53-59页 |
一、劣后债权的确认程序 | 第53-55页 |
二、劣后债权的清偿程序 | 第55-56页 |
三、重整程序的立法构想 | 第56-57页 |
四、和解程序的立法建议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