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医科大学”历史考察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二、选题意义、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6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满洲医科大学”由来 | 第18-28页 |
(一)“南满医学堂”建立原因 | 第18-21页 |
1.后藤新平“文装武备论” | 第18-20页 |
2.“南满医学堂”的建立 | 第20-21页 |
(二)“南满医学堂”发展沿革 | 第21-28页 |
1.“南满医学堂”基本情况 | 第21-25页 |
2.从“南满医学堂”到“满洲医科大学” | 第25-28页 |
二、“满洲医科大学”教学活动及附属组织 | 第28-45页 |
(一)“满洲医科大学”教学活动 | 第28-37页 |
1.“满洲医科大学”学生情况 | 第28-33页 |
2.“满洲医科大学”教职员状况 | 第33-35页 |
3.“满洲医科大学”学术著作 | 第35-37页 |
(二)“满洲医科大学”附属组织 | 第37-45页 |
1.“满洲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第37-39页 |
2.东亚医学研究所 | 第39-40页 |
3.开拓医学研究所 | 第40-42页 |
4.辅仁会及辅仁同窗会 | 第42-43页 |
5.“看护妇养成所” | 第43-45页 |
三、“满洲医科大学”“医学研究”及实践活动 | 第45-57页 |
(一)“满洲医科大学”“医学研究” | 第45-52页 |
1.活体细菌实验 | 第45-47页 |
2.活体解剖实验 | 第47-50页 |
3.地方病研究及“在满”日本人保健研究 | 第50-52页 |
(二)“满洲医科大学”东蒙巡回诊疗 | 第52-57页 |
1.诊疗背景 | 第52-53页 |
2.诊疗情况 | 第53-57页 |
四、“满洲医科大学”历史角色 | 第57-69页 |
(一)对中国学生进行奴化教育 | 第57-61页 |
(二)为日本侵略机构输送医学人才 | 第61-64页 |
(三)麻痹中国诊疗区人民 | 第64-66页 |
(四)从事医学犯罪活动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