橇装增压集成装置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工程背景 | 第11-14页 |
1.2 工程技术科学问题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3.1 一体化橇装集成装置技术发展 | 第14-17页 |
1.3.2 水套加热炉技术与加热效率 | 第17-19页 |
1.3.3 除雾器气液分离技术进展 | 第19-21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橇装增压集成总体设计与关键模块 | 第23-37页 |
2.1 橇装增压集成装置总体设计 | 第23-32页 |
2.1.1 研发思路 | 第23-26页 |
2.1.2 工艺流程 | 第26-27页 |
2.1.3 设计参数及物性 | 第27-29页 |
2.1.4 增压集成装置功能特点 | 第29-31页 |
2.1.5 应用效果 | 第31-32页 |
2.2 增压集成装置的可拆化改进 | 第32-34页 |
2.2.1 改进思路与方法 | 第32-34页 |
2.2.2 功能特点及其应用效果 | 第34页 |
2.3 增压集成装置中的关键模块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加热炉热力学计算 | 第37-6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数学模型 | 第37-40页 |
3.2.1 流体模型 | 第38-39页 |
3.2.2 燃烧模型 | 第39-40页 |
3.3 加热炉数值模型 | 第40-44页 |
3.3.1 三维实体建模 | 第40-42页 |
3.3.2 网格划分 | 第42-43页 |
3.3.3 边界条件 | 第43-44页 |
3.4 水套加热炉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 | 第44-59页 |
3.4.1 数值模拟流程 | 第44-45页 |
3.4.2 入口边界条件对加热炉温度场的影响 | 第45-48页 |
3.4.3 烟管形状对加热炉温度场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4 燃烧器功率对加热炉温度场的影响 | 第49-53页 |
3.4.5 烟囱高度对加热炉温度场的影响 | 第53-55页 |
3.4.6 烟囱保温对加热炉温度场的影响 | 第55-57页 |
3.4.7 壁面温度对加热炉温度场的影响 | 第57-59页 |
3.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除雾器气液分离状态研究 | 第61-83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除雾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61-62页 |
4.3 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4.4 数值模型 | 第63-64页 |
4.4.1 数值方法 | 第63页 |
4.4.2 计算条件 | 第63页 |
4.4.3 网格划分 | 第63-64页 |
4.5 除雾器气液分离效率数值模拟分析 | 第64-81页 |
4.5.1 液滴直径的影响 | 第64-70页 |
4.5.2 进气速度的影响 | 第70-74页 |
4.5.3 波纹板间距的影响 | 第74-77页 |
4.5.4 液滴体积分数的影响 | 第77-81页 |
4.6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隔断板结构优化设计 | 第83-105页 |
5.1 引言 | 第83页 |
5.2 隔断板数值模型 | 第83-84页 |
5.2.1 几何模型 | 第83-84页 |
5.2.2 材料参数 | 第84页 |
5.2.3 边界条件 | 第84页 |
5.2.4 基本假设 | 第84页 |
5.3 直筋板结构参数优化 | 第84-92页 |
5.3.1 筋板厚度优化 | 第84-86页 |
5.3.2 筋板高度优化 | 第86-88页 |
5.3.3 筋板数量优化 | 第88-92页 |
5.4 圆形筋板结构参数优化 | 第92-103页 |
5.4.1 边筋板个数优化 | 第93-95页 |
5.4.2 圆筋板半径优化 | 第95-97页 |
5.4.3 筋板厚度优化 | 第97-100页 |
5.4.4 筋板高度优化 | 第100-103页 |
5.5 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5-106页 |
6.2 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