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二花脸猪概况 | 第12-14页 |
1.1 形成和发展 | 第12页 |
1.2 产地和分布 | 第12-13页 |
1.3 品种特征特性 | 第13-14页 |
1.4 小结 | 第14页 |
2 超声在猪育种中的运用状况 | 第14-19页 |
2.1 超声用于猪活体测量原理 | 第14-16页 |
2.2 超声的发展历史 | 第16页 |
2.3 B超测定猪活体背膘和肌内脂肪的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2.4 小结 | 第19页 |
3 KDR基因简介 | 第19-21页 |
3.1 VEGF结构及功能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3.2 VEGF与脂肪组织的关系 | 第20-21页 |
3.3 小结 | 第21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B超预测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22-4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1.1 实验样品 | 第22页 |
1.2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2.1 体重称量 | 第24页 |
2.2 体尺测量 | 第24-25页 |
2.3 B超测定背膘厚 | 第25-26页 |
2.4 背最长肌肌内脂肪的测定 | 第26-27页 |
2.5 B超预测肌内脂肪含量 | 第27页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3页 |
3.1 B超测定背膘厚与实际背膘厚的相关性 | 第27-29页 |
3.2 B超预测肌内脂肪含量的线性模型研究 | 第29-43页 |
4 讨论 | 第43-44页 |
4.1 B超测定背膘厚 | 第43-44页 |
4.2 B超预测肌内脂肪含量 | 第44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KDR基因SNP位点对二花脸猪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5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6-47页 |
1.3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 第4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7-50页 |
2.1 背最长肌肌内脂肪的提取 | 第47页 |
2.2 DNA的提取和稀释 | 第47-48页 |
2.3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 第48-49页 |
2.4 AS-PCR分型 | 第49-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3.1 AS-PCR分型结果 | 第50页 |
3.2 样品测序结果 | 第50-52页 |
3.3 c.-1337A>G和c.-1324C>T位点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 第52页 |
3.4 c.-1337A>G和c.-1324C>T位点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 | 第52-53页 |
3.5 c.-1337A>G和c.-1324C>T位点与背膘厚的关系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6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全文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