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1.2.1 基层公务员 | 第10-11页 |
1.2.2 绩效考核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4.1 有关公务员的激励理论 | 第14页 |
1.4.2 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 | 第14-16页 |
1.4.3 绩效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1.5.1 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1.5.2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营口市鲅鱼圈区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现状 | 第20-30页 |
2.1 营口市鲅鱼圈区基本情况 | 第20页 |
2.2 营口市鲅鱼圈区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 | 第20-22页 |
2.2.1 考核内容层面 | 第20-21页 |
2.2.2 考核过程层面 | 第21-22页 |
2.2.3 考核结果层面 | 第22页 |
2.3 营口市鲅鱼圈区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问卷调查 | 第22-30页 |
2.3.1 问卷调查设计依据 | 第22-23页 |
2.3.2 问卷调查 | 第23-28页 |
2.3.3 调查结果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第28-30页 |
3 营口市鲅鱼圈区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0-41页 |
3.1 营口市鲅鱼圈区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1.1 考核内容不全面 | 第30-31页 |
3.1.2 考核过程不严谨 | 第31-32页 |
3.1.3 考核结果缺乏有效性 | 第32-33页 |
3.2 营口市鲅鱼圈区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3.2.1 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认识不准确 | 第33页 |
3.2.2 考核制度设计不完善 | 第33-34页 |
3.2.3 外部环境不良影响 | 第34页 |
3.2.4 传统思想影响较深 | 第34-35页 |
3.3 国内外公务员绩效考核及启示 | 第35-41页 |
3.3.1 美国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及启示 | 第35-36页 |
3.3.2 英国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及启示 | 第36-37页 |
3.3.3 日本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及启示 | 第37-38页 |
3.3.4 德国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及启示 | 第38-39页 |
3.3.5 上海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及启示 | 第39-41页 |
4 完善营口市鲅鱼圈区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建议 | 第41-52页 |
4.1 正确认识公务员绩效考核 | 第41-42页 |
4.1.1 树立以人为本的考核理念 | 第41-42页 |
4.1.2 建立科学、公平的考核原则 | 第42页 |
4.2 完善绩效考核指标 | 第42-46页 |
4.2.1 建立科学绩效考核体系 | 第42-44页 |
4.2.2 细化绩效考核内容 | 第44-46页 |
4.2.3 根据不同职务实行分类考核 | 第46页 |
4.3 为营口市鲅鱼圈区提供有效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保障条件 | 第46-48页 |
4.3.1 强化平时考核 | 第46-47页 |
4.3.2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 第47页 |
4.3.3 引进现代考评技术和方法 | 第47-48页 |
4.4 借鉴360度考核方法,坚持考核主体多元化 | 第48-49页 |
4.5 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 | 第49-52页 |
4.5.1 重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强化激励机制 | 第49-50页 |
4.5.2 通过面谈法反馈公务员绩效考核结果 | 第50页 |
4.5.3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A 预测问卷调查 | 第54-56页 |
附录 B 问卷调查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