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 1.3.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2章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理论概述 | 第16-21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2.1.1 小额信贷业务 | 第16页 | 
| 2.1.2 农村小额信贷 | 第16-17页 | 
| 2.2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 2.2.1 初期试点阶段(1993年—1996年) | 第17页 | 
| 2.2.2 发展扩大阶段(1996年—2000年) | 第17页 | 
| 2.2.3 全面实行阶段(2000年—2005年) | 第17-18页 | 
| 2.2.4 探索创新阶段(2005年至今) | 第18页 | 
| 2.3 农村小额信贷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2.3.1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第18-19页 | 
| 2.3.2 金融抑制理论 | 第19页 | 
| 2.3.3 普惠金融理论 | 第19-21页 | 
| 第3章 湖南省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34页 | 
| 3.1 湖南省农村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 3.1.1 湖南省农村基本概况 | 第21页 | 
| 3.1.2 湖南省农村经济基本状况 | 第21-22页 | 
| 3.2 湖南省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供给现状 | 第22-29页 | 
| 3.2.1 供给主体多元化 | 第22-23页 | 
| 3.2.2 银行类机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 3.2.3 非银行类机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 3.3 湖南省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需求现状 | 第29-34页 | 
| 3.3.1 农村群体进行生产活动的资金需求 | 第29-30页 | 
| 3.3.2 农村群体资金需求获取途径 | 第30-31页 | 
| 3.3.3 农村群体申请农村小额信贷情况 | 第31-32页 | 
| 3.3.4 农村群体对农村小额信贷额度需求 | 第32-34页 | 
| 第4章 湖南省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4-38页 | 
| 4.1 政策性制约因素 | 第34-35页 | 
| 4.1.1 利率市场的影响 | 第34页 | 
| 4.1.2 政府的不恰当干预和法律制度的欠缺 | 第34-35页 | 
| 4.2 经营性制约因素 | 第35-36页 | 
| 4.2.1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产品单一 | 第35页 | 
| 4.2.2 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 第35-36页 | 
| 4.2.3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资金来源无法保障 | 第36页 | 
| 4.3 市场性制约因素 | 第36-38页 | 
| 4.3.1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存在的多重风险 | 第36-37页 | 
| 4.3.2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缺乏相应的担保机制 | 第37页 | 
| 4.3.3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存在无序竞争 | 第37-38页 | 
| 第5章 国内外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38-43页 | 
| 5.1 国外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功案例 | 第38-40页 | 
| 5.1.1 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信贷业务 | 第38-39页 | 
| 5.1.2 BRI银行信贷业务模式 | 第39页 | 
| 5.1.3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小额信贷业务模式 | 第39-40页 | 
| 5.2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一些成功实践 | 第40-41页 | 
| 5.2.1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 | 第40-41页 | 
| 5.2.2 惠东县农信社“公司+农户”的特色小额信贷产品 | 第41页 | 
| 5.3 国内外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对湖南的启示 | 第41-43页 | 
| 5.3.1 政府的支持 | 第41-42页 | 
| 5.3.2 商业化的运作 | 第42页 | 
| 5.3.3 因地制宜的金融产品 | 第42-43页 | 
| 第6章 湖南省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建议 | 第43-48页 | 
| 6.1 基于政府政策视角的建议 | 第43-44页 | 
| 6.1.1 完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政策法规 | 第43页 | 
| 6.1.2 加快构建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法律监管体系 | 第43-44页 | 
| 6.1.3 推动利率市场化 | 第44页 | 
| 6.2 基于小额信贷机构视角的建议 | 第44-46页 | 
| 6.2.1 创新小额信贷产品 | 第44页 | 
| 6.2.2 简化农户贷款的获取程序 | 第44-45页 | 
| 6.2.3 完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人员管理 | 第45页 | 
| 6.2.4 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45-46页 | 
| 6.3 基于农村小额信贷市场视角的建议 | 第46-48页 | 
| 6.3.1 构建良好的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信用制度环境 | 第46页 | 
| 6.3.2 积极建立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 | 第46-47页 | 
| 6.3.3 全力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附录 农村小额信贷需求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