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常用缩略语 | 第18-20页 |
前言 | 第20-2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22-52页 |
第一章 水产饲料蛋白源开发研究进展 | 第22-30页 |
1 动物蛋白源开发与利用 | 第23-25页 |
1.1 鸡肉粉 | 第23页 |
1.2 肉(骨)粉 | 第23-24页 |
1.3 血粉 | 第24-25页 |
1.4 蚕蛹蛋白 | 第25页 |
1.5 蝇蛆蛋白 | 第25页 |
2 植物蛋白源开发与利用 | 第25-27页 |
2.1 油籽粕 | 第26页 |
2.2 浓缩蛋白 | 第26-27页 |
3 单细胞蛋白源开发与利用 | 第27-28页 |
3.1 酵母产品 | 第27页 |
3.2 藻类 | 第27-28页 |
4 中华鳖蛋白营养研究进展 | 第2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氨基酸吸收转运与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 第30-40页 |
1 氨基酸吸收转运研究进展 | 第30-33页 |
1.1 氨基酸转运系统概况及调节 | 第30-32页 |
1.2 氨基酸转运系统与营养感知的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2 蛋白质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33-39页 |
2.1 mTOR信号通路与蛋白代谢调节 | 第33-36页 |
2.2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蛋白代谢调节 | 第36-39页 |
3 总结与展望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水产动物诱食剂研究进展 | 第40-46页 |
1 影响摄食的因素 | 第40-41页 |
1.1 水产动物本身 | 第40-41页 |
1.2 饲料营养与品质 | 第41页 |
1.3 环境 | 第41页 |
2 诱食剂种类 | 第41-44页 |
2.1 氨基酸类 | 第41-42页 |
2.2 核苷酸类 | 第42页 |
2.3 季胺类 | 第42-43页 |
2.4 提取物 | 第43-44页 |
2.5 其它 | 第44页 |
3 水产动物摄食偏好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3.1 行为学法 | 第44页 |
3.2 电生理法 | 第44-45页 |
3.3 摄食生长法 | 第45页 |
4 总结与展望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动物食欲调控研究进展 | 第46-52页 |
1 饱食信号 | 第46-48页 |
1.1 瘦素 | 第46-47页 |
1.2 胰岛素 | 第47页 |
1.3 胆囊收缩素 | 第47页 |
1.4 胰高血糖素样肽-1 | 第47-48页 |
1.5 肽YY | 第48页 |
2 促摄食信号 | 第48页 |
3 神经肽系统 | 第48-50页 |
3.1 神经肽Y | 第48-49页 |
3.2 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肽 | 第49页 |
3.3 阿黑皮质素 | 第49页 |
3.4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 | 第49-50页 |
4 营养状态对水产动物摄食的调节 | 第5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52-124页 |
第五章 肉骨粉和膨化血粉替代鱼粉对中华鳖生长、消化和体组成的影响 | 第52-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7页 |
1.1 饲料原料与配方 | 第53页 |
1.2 试验鳖与养殖管理 | 第53-55页 |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 第55-57页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7页 |
2 试验结果 | 第57-61页 |
2.1 动物蛋白替代鱼粉对中华鳖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2.2 动物蛋白替代鱼粉对中华鳖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2.3 动物蛋白替代鱼粉对中华鳖体组成的影响 | 第59-61页 |
3 讨论 | 第61-6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5种诱食剂对中华鳖诱食效果的比较研究 | 第64-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8页 |
1.1 试验日粮和指示剂 | 第65页 |
1.2 试验鳖与养殖管理 | 第65-66页 |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 第66-67页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7-68页 |
2 试验结果 | 第68-73页 |
2.1 两种基础日粮对中华鳖摄食的影响 | 第68页 |
2.2 不同诱食剂对中华鳖摄食偏好的影响 | 第68-73页 |
3 讨论 | 第73-7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七章 大米酶解蛋白及其强化替代鱼粉对中华鳖生长、消化和代谢的影响 | 第76-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80页 |
1.1 试验原料与配方 | 第76-78页 |
1.2 试验鳖与饲养管理 | 第78-79页 |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 第79页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79-80页 |
2 试验结果 | 第80-84页 |
2.1 大米酶解蛋白及其强化替代鱼粉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 | 第80-82页 |
2.2 大米酶解蛋白及其强化替代鱼粉对中华鳖肝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82页 |
2.3 大米酶解蛋白及其强化替代鱼粉对中华鳖肠道消化吸收酶活性的影响 | 第82-84页 |
3 讨论 | 第84-8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八章 赖氨酸强化大米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对中华鳖氨基酸转运和蛋白代谢的影响 | 第86-10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90页 |
1.1 饲料原料与配方 | 第87页 |
1.2 试验鳖与养殖管理 | 第87页 |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 第87-90页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90页 |
2 试验结果 | 第90-96页 |
2.1 Lys强化大米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对肠道小肽转运载体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90-91页 |
2.2 Lys强化大米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对肠道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91-92页 |
2.3 Lys强化大米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对中性氨基酸载体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92-94页 |
2.4 Lys强化大米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对肝脏mTOR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94-95页 |
2.5 Lys强化大米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对肌肉UPS相关蛋白动态表达的影响 | 第95-96页 |
3 讨论 | 第96-9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九章 鱿鱼膏强化大米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对中华鳖摄食调控的影响 | 第100-11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2页 |
1.1 试验原料与配方 | 第101页 |
1.2 试验鳖与饲养管理 | 第101页 |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 第101-102页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02页 |
2 试验结果 | 第102-106页 |
2.1 鱿鱼膏强化大米酶解蛋白对LEPR和INSR动态表达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2.2 鱿鱼膏强化大米酶解蛋白对NPY、POMC和CART动态表达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2.3 鱿鱼膏强化大米酶解蛋白对CCK和CCK1R动态表达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2.4 鱿鱼膏强化大米酶解蛋白对GLP-1R和PYY动态表达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3 讨论 | 第106-10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十章 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中华鳖生长、消化和蛋白代谢的影响 | 第110-1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1-116页 |
1.1 饲料原料与配方 | 第111页 |
1.2 试验鳖与养殖管理 | 第111-114页 |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 第114-115页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15-116页 |
2 试验结果 | 第116-122页 |
2.1 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中华鳖生长的影响 | 第116页 |
2.2 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中华鳖肠道消化吸收酶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2.3 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中华鳖肠道结构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2.4 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中华鳖蛋白代谢的影响 | 第118-122页 |
3 讨论 | 第122-12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十一章 全文讨论及结论 | 第124-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78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8-180页 |
致谢 | 第180-18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