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可视化挖掘方法

本论文创新点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6-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20页
        1.1.1 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1.2 大数据——空间分布特征感知的新手段第17-18页
        1.1.3 地图可视化——空间分布特征挖掘的新思路第18-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20-26页
        1.2.1 空间分布特征的挖掘方法第20-21页
        1.2.2 可视化数据挖掘第21-22页
        1.2.3 地图可视化及应用第22-26页
    1.3 研究内容第26-28页
        1.3.1 研究目标第26页
        1.3.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3.3 研究难点第27页
        1.3.4 技术路线与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27-28页
第2章 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的地图可视化挖掘第28-72页
    2.1 基于本体论的层次模型构建第28-30页
        2.1.1 基于本体论的层次结构描述第28-29页
        2.1.2 时间和语义分辨率第29-30页
    2.2 基于空间填充的层次性特征可视化第30-35页
        2.2.1 基于空间填充的层次数据可视化技术第30-31页
        2.2.2 Treemap算法及视觉参量设计第31-35页
    2.3 表达空间定位特征的空间布局算法第35-53页
        2.3.1 结合Cartogram表示空间定位特征第36-37页
        2.3.2 结合点格图表示空间定位特征第37-53页
    2.4 应用第53-69页
        2.4.1 农民收入结构的空间分布模式的可视化挖掘第53-59页
        2.4.2 中国三大经济区空气质量时空模式挖掘第59-69页
    2.5 扩展与讨论第69-70页
    2.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3章 空间动态分布特征的地图可视化挖掘第72-88页
    3.1 方法:OD地图(起始地-目的地地图)第72-75页
        3.1.1 OD矩阵(起始地-目的地矩阵)第72-73页
        3.1.2 OD地图(起始地-目的地地图)第73-75页
    3.2 应用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动态分布特征可视化挖掘第75-87页
        3.2.1 方法与步骤第76-79页
        3.2.2 流动人口规模第79-81页
        3.2.3 迁移率第81-82页
        3.2.4 迁移选择指数第82-85页
        3.2.5 性别比第85-87页
    3.3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4章 空间分布关联特征的地图可视化挖掘第88-116页
    4.1 欧氏空间同位模式可视化探测方法第88-102页
        4.1.1 策略第88-89页
        4.1.2 欧氏空间核密度估计第89页
        4.1.3 同位规则“片段”及“图谱”的构建第89-91页
        4.1.4 定量评价第91-92页
        4.1.5 参数讨论与试验第92-101页
        4.1.6 基于加色混合同位模式挖掘方法的分析第101-102页
    4.2 网络空间同位模式可视化探测方法第102-115页
        4.2.1 策略第102-103页
        4.2.2 网络空间核密度估计第103页
        4.2.3 同位规则“片段”及“图谱”的构建第103-105页
        4.2.4 实际数据实验第105-115页
    4.3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116-119页
    5.1 研究总结第116-117页
    5.2 研究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2页
攻博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面光波导型90度光混频器的研究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HIF-1α/β-catenin表达抑制百草枯中毒致上皮-间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