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陕甘宁边区监所的设立及罪犯的特点 | 第11-16页 |
(一)监所的设立和发展 | 第11-12页 |
(二)罪犯的特点 | 第12-16页 |
1.类别、职业、罪名、刑期等基本情况 | 第12-14页 |
2.犯人改造意识淡薄,抗改违规情况频发 | 第14-15页 |
3.二流子、重病犯人、长刑期犯人比例高,监管安全隐患大 | 第15-16页 |
二、陕甘宁边区监所教育改造犯人的宗旨和原则 | 第16-21页 |
(一)宗旨 | 第16-19页 |
1.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尊重犯人人格,对犯人进行感化教育 | 第17-19页 |
(二)原则 | 第19-21页 |
1.“犯人自己教育自己”的原则 | 第19页 |
2.“与守法生活相联系”的原则 | 第19-20页 |
3.“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原则 | 第20-21页 |
4.“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 第21页 |
三、陕甘宁边区监所教育改造犯人的方法 | 第21-36页 |
(一)对犯人开展“三大教育” | 第22-29页 |
1.政治教育 | 第22-23页 |
2.文化教育 | 第23-26页 |
3.劳动教育 | 第26-29页 |
(二)监所会议 | 第29-30页 |
1.生活检讨会 | 第29页 |
2.自由演讲会 | 第29-30页 |
(三)犯人自治组织 | 第30-33页 |
1.组、队组织 | 第30-31页 |
2.救亡室或俱乐部委员会 | 第31-33页 |
(四)监所代行检察职权,清理冤狱 | 第33-34页 |
(五)民主鉴定守法优劣,犯人交乡执行改造 | 第34-36页 |
四、陕甘宁边区监所教育改造犯人的成效及局限性 | 第36-39页 |
(一)陕甘宁边区监所教育改造犯人的成效 | 第36-38页 |
1.巩固了边区政权,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 第36-37页 |
2.影响和带动了其它根据地的犯人改造 | 第37页 |
3.保障犯人人权的教育理念传承至今 | 第37-38页 |
(二)陕甘宁边区监所教育改造犯人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1.政府干预下的司法“半权” | 第38页 |
2.部分监所教育方式“简单化、形式化” | 第38-39页 |
3.少数监所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思想改造 | 第39页 |
五、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