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39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硅及硅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 第12-14页 |
·硅的结构和性质 | 第12-13页 |
·硅化物的结构与性质 | 第13-14页 |
·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4-17页 |
·小尺寸效应 | 第14-15页 |
·表面效应 | 第15页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5-16页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6页 |
·库仑阻塞效应 | 第16-17页 |
·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及生长机理 | 第17-24页 |
·热蒸发法 | 第18页 |
·激光烧蚀法 | 第18-19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9-20页 |
·模板法 | 第20-21页 |
·物理刻蚀法 | 第21页 |
·化学腐蚀法 | 第21-23页 |
·VLS机理 | 第23页 |
·氧化诱生机理 | 第23-24页 |
·硅纳米线的性能及应用 | 第24-35页 |
·SiNWs的PL和Raman性能 | 第24-27页 |
·SiNWs的应用 | 第27-35页 |
·硅纳米线的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 | 第27-28页 |
·场发射 | 第28-29页 |
·场效应晶体管 | 第29-30页 |
·传感器 | 第30页 |
·光电探测器及单电子器件 | 第30-31页 |
·LED | 第31-32页 |
·太阳能电池 | 第32-33页 |
·锂离子电池 | 第33-35页 |
·硅化物纳米线的制备及性能 | 第35-38页 |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实验内容、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39-48页 |
·实验内容 | 第39-40页 |
·测试仪器和方法 | 第40-48页 |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40-42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2-43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3-44页 |
·光致发光谱(PL) | 第44-46页 |
·锂电池性能测试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 第48-57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 | 第48-49页 |
·CVD法制备硅纳米线阵列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5页 |
·不同温度对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49-51页 |
·不同硅烷浓度对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51-52页 |
·反应时间对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52-53页 |
·催化剂金颗粒对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53-55页 |
·硅纳米线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 | 第55-56页 |
·本章总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Ni_2Si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 第57-68页 |
·引言 | 第57页 |
·CVD法制备Ni_2Si纳米线阵列 | 第57-63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CVD法制备Ni_2Si纳米线阵列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衬底温度对生成物的影响 | 第58-59页 |
·反应时间对生成物的影响 | 第59-61页 |
·硅烷浓度对生成物的影响 | 第61-63页 |
·Ni_2Si纳米线阵列的生长机理 | 第63-65页 |
·Ni_2Si纳米线阵列的锂电池性能 | 第65-67页 |
·本章总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附录: 硕士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