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高含水期油田CO2驱油效果评价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0-20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CO_2驱油及其埋存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2 CO_2驱油效果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页
    1.5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高含水油田CO_2驱效果评价体系研究第20-37页
    2.1 高含水油藏特性分析第20-24页
        2.1.1 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第20-21页
        2.1.2 优势渗流通道发育第21-23页
        2.1.3 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第23-24页
    2.2 CO_2的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4-29页
        2.2.1 CO_2的驱油特征第24-28页
        2.2.2 CO_2驱油的影响因素第28-29页
    2.3 CO_2驱注气方式优缺点比较第29-33页
        2.3.1 连续注CO_2气体第30-31页
        2.3.2 注碳酸水驱油第31-32页
        2.3.3 CO_2气体-水交替注入第32页
        2.3.4 CO_2和水同时注入第32-33页
        2.3.5 CO_2单井吞吐第33页
    2.4 高含水期油田CO_2驱油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第33-36页
        2.4.1 CO_2驱油技术可行性第33-34页
        2.4.2 动态埋存评价第34-35页
        2.4.3 经济可行性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CO_2驱物质平衡方法的研究第37-48页
    3.1 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第38-42页
        3.1.1 非混相驱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第38-40页
        3.1.2 混相驱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第40页
        3.1.3 过渡带中气相所占体积的计算第40-42页
    3.2 气驱物质平衡计算程序的编写与实例计算第42-47页
        3.2.1 系数的处理第42-46页
        3.2.2 实例计算与分析第46-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数值模拟法对典型区块经济技术效果评价第48-60页
    4.1 试验区的地质特征及开发历史第48-49页
        4.1.1 位置及构造特征第48页
        4.1.2 试验区基本开发状况介绍第48-49页
    4.2 典型区块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第49-59页
        4.2.1 正交试验方案的设计与技术效果及动态埋存效果分析第51-55页
        4.2.2 高含水油田CO_2驱油经济效果分析第55-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其他开发方式与CO_2气水交替驱效果对比分析第60-64页
    5.1 CO_2气水交替驱与连续注气驱效果对比分析第60-61页
    5.2 CO_2气水交替驱与ASP三元复合驱效果对比分析第61-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项目经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酰亚胺/SiO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致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