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复合型CO2吸附剂的脱碳特性及其失效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CO_2排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12-13页
        1.1.2 国际关注与应对CO_2排放的政策措施第13页
        1.1.3 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简介第13-15页
    1.2 无机碱金属基固体CO_2吸附剂第15-19页
        1.2.1 反应机理第16-17页
        1.2.2 负载型碱金属基吸附剂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3 SO_2对钠基吸附剂脱碳过程的不利影响第18-19页
    1.3 胺基固体吸附剂第19-22页
        1.3.1 反应机理第19页
        1.3.2 胺基吸附剂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3 SO_2对胺基吸附剂脱碳过程的不利影响第21-22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2-23页
        1.4.1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1.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吸附剂的制备、试验及表征方法第24-34页
    2.1 吸附剂制备第24-27页
        2.1.1 负载型钠基CO_2吸附剂第24-25页
        2.1.2 胺基CO_2吸附剂第25-27页
    2.2 试验装置及方法第27-31页
        2.2.1 小型固定床试验系统第27-29页
        2.2.2 吸附剂理论脱碳量和实际脱碳量的计算方法第29-30页
        2.2.3 热重分析仪第30-31页
    2.3 吸附剂表征第31-33页
        2.3.1 氮气吸附脱附技术第31-32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2页
        2.3.3 X射线衍射技术第32页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32页
        2.3.5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和有机元素分析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CO_2吸附剂研制及其在不含SO_2气氛下的脱碳特性第34-46页
    3.1 负载型钠基吸附剂研制及其脱碳特性研究第34-38页
        3.1.1 吸附剂负载方式及反应时间的影响第34-35页
        3.1.2 反应温度对吸附剂脱碳量的影响第35-37页
        3.1.3 CO_2浓度对吸附剂脱碳量的影响第37-38页
        3.1.4 吸附剂CO_2吸附-脱附再生循环特性第38页
    3.2 胺基CO_2吸附剂研制及其脱碳特性研究第38-42页
        3.2.1 吸附剂制备条件优化第39-40页
        3.2.2 反应温度对吸附剂脱碳量的影响第40-41页
        3.2.3 CO_2浓度对吸附剂脱碳量的影响第41页
        3.2.4 吸附剂CO_2吸附-脱附再生循环特性第41-42页
    3.3 吸附剂微观结构特性第42-44页
        3.3.1 钠基吸附剂微观结构特性第42-43页
        3.3.2 胺基吸附剂微观结构特性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SO_2对负载型钠基CO_2吸附剂脱碳过程的影响第46-61页
    4.1 基于热力学分析的SO_2、CO_2与Na2CO3反应路径探讨第46-48页
    4.2 吸附剂失效路径实验验证及其机理分析第48-51页
    4.3 反应条件对吸附剂吸附-脱附再生循环特性的影响第51-57页
        4.3.1 CO_2浓度对循环特性的影响第51-52页
        4.3.2 SO_2浓度对循环特性的影响第52-55页
        4.3.3 反应温度对循环特性的影响第55-57页
    4.4 吸附剂失效前后微观结构特性第57-59页
        4.4.1 SEM表征第57-58页
        4.4.2 BET表征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SO_2对胺基CO_2吸附剂脱碳过程的影响第61-80页
    5.1 SO_2对吸附剂CO_2吸附量及循环特性的影响第61-63页
        5.1.1 反应时间对吸附剂CO_2吸附量的影响第61-63页
        5.1.2 水蒸气对吸附剂循环特性的影响第63页
    5.2 失效机理分析第63-68页
        5.2.1 FTIR分析第63-64页
        5.2.2 XPS分析第64-67页
        5.2.3 TG-FTIR分析第67-68页
    5.3 吸附剂与CO_2、SO_2反应的动力学分析第68-73页
        5.3.1 典型吸附工况及动力学模型第68-69页
        5.3.2 CO_2吸附动力学第69-71页
        5.3.3 SO_2吸附动力学第71-73页
    5.4 反应条件对吸附剂吸附-脱附再生循环特性的影响第73-76页
        5.4.1 CO_2浓度对循环特性的影响第73-74页
        5.4.2 SO_2浓度对循环特性的影响第74-75页
        5.4.3 反应温度对循环特性的影响第75-76页
    5.5 吸附剂失效前后微观结构特性第76-78页
        5.5.1 SEM表征第76-77页
        5.5.2 BET表征第77-78页
    5.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80-83页
    6.1 全文总结第80-82页
    6.2 进一步的研究建议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与发表的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某化工厂区周边多种环境介质中有机磷酸酯的污染及人群内暴露研究
下一篇:ZSFB复合纤维材料的研制与除磷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