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颜色基础概述 | 第16-24页 | 
| 2.1 颜色科学的起源 | 第16-17页 | 
| 2.2 颜色的描述 | 第17页 | 
| 2.3 CIE标准色度系统 | 第17-20页 | 
| 2.3.1 CIE 1931RGB标准色度系统 | 第17-18页 | 
| 2.3.2 CIE 1931XYZ标准色度系统 | 第18-19页 | 
| 2.3.3 CIE 1931RGB系统向CIE 1931XYZ系统的转换 | 第19-20页 | 
| 2.4 颜色差异的评价 | 第20-24页 | 
| 2.4.1 CIE 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 | 第20-21页 | 
| 2.4.2 XYZ向L*a*b*的转换 | 第21页 | 
| 2.4.3 典型色差公式 | 第21-24页 | 
| 第3章 数字移动终端设备显示屏呈色性能研究 | 第24-40页 | 
| 3.1 实验设备与环境 | 第24页 | 
| 3.1.1 实验设备 | 第24页 | 
| 3.1.2 实验环境 | 第24页 | 
| 3.2 空间均匀性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 3.3 亮度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 3.3.1 亮度测试 | 第30页 | 
| 3.3.2 亮度均匀性测试 | 第30-31页 | 
| 3.3.3 对比度测试 | 第31-32页 | 
| 3.4 时间稳定性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3.5 通道独立性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 3.6 色域覆盖率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 3.7 色品恒定性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 3.8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数字移动终端设备色域描述 | 第40-58页 | 
| 4.1 数字移动终端设备特征化 | 第40-46页 | 
| 4.1.1 样本的获取与数据测量 | 第40-41页 | 
| 4.1.2 伪逆算法数字移动终端设备特征化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 4.1.3 BP神经网络算法数字移动终端设备特征化模型的建立 | 第43-46页 | 
| 4.2 数字移动终端设备点集色域获取 | 第46-49页 | 
| 4.3 数字移动终端设备色域边界点获取 | 第49-56页 | 
| 4.3.1 分区最大化算法 | 第49-51页 | 
| 4.3.2 改编分区最大化算法 | 第51-54页 | 
| 4.3.3 色域边界点获取 | 第54-56页 | 
| 4.4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5章 数字移动终端设备色域评价 | 第58-72页 | 
| 5.1 设备色域体积 | 第58-60页 | 
| 5.2 设备色域交叉体积 | 第60-63页 | 
| 5.3 设备超色域评价 | 第63-65页 | 
| 5.4 设备图像显示效果评价 | 第65-69页 | 
| 5.5 小结 | 第69-7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6页 | 
| 6.1 总结 | 第72-74页 | 
| 6.2 创新点 | 第74页 | 
| 6.3 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4-85页 | 
| 附件 | 第85-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