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厌氧菌Sunxiuqinia sp. SH-52的海藻酸降解与代谢途径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3页
    1.1 海藻酸的研究进展第21-26页
        1.1.1 海藻酸的结构第21-22页
        1.1.2 海藻酸的理化性质第22-23页
        1.1.3 海藻酸的应用第23-26页
            1.1.3.1 食品领域第23页
            1.1.3.2 医药领域第23-24页
            1.1.3.3 工业领域第24页
            1.1.3.4 农业领域第24页
            1.1.3.5 能源领域第24-25页
            1.1.3.6 其他领域第25-26页
    1.2 海藻酸的酶解机理的研究现状第26-28页
        1.2.1 纤维素酶的降解机理第26-27页
        1.2.2 纤维素酶系内的协同作用第27-28页
    1.3 海藻酸分解菌对海藻酸代谢途径的研究第28-30页
        1.3.1 细胞的表面结构第28页
        1.3.2 海藻酸的吸收第28-29页
            1.3.2.1 周质结合蛋白第28-29页
            1.3.2.2 ATP-结合蛋白第29页
        1.3.3 海藻酸单体的代谢第29-30页
    1.4 转录组学在生物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第30-31页
    1.5 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1-33页
        1.5.1 论文研究意义第31-32页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二章 海藻酸裂解酶协同作用的初步研究第33-49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3-40页
        2.1.1 供试菌株第33页
        2.1.2 主要试剂及配置第33-35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2.1.4 培养基的配方第35页
        2.1.5 实验方法第35-40页
            2.1.5.1 海藻酸裂解酶的纯化第36-37页
            2.1.5.2 SDS-PAGE测定酶的纯度第37页
            2.1.5.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37-38页
            2.1.5.4 酶活力的测定第38页
            2.1.5.5 polyM和polyG的制备第38-39页
            2.1.5.6 三种海藻酸裂解酶不同比例混合酶活的测定第39-40页
            2.1.5.7 协同度(DS)的计算第40页
            2.1.5.8 ZHO-Ⅱ、ZHO-Ⅲ和ZHO-Ⅳ的性质第40页
    2.2 实验结果第40-45页
        2.2.1 重组海藻酸裂解酶ZHO-Ⅱ、ZHO-Ⅲ和ZHO-Ⅳ的表达第40-42页
            2.2.1.1 重组海藻酸裂解酶ZHO-Ⅱ、ZHO-Ⅲ和ZHO-Ⅳ的纯化第40-41页
            2.2.1.2 重组海藻酸裂解酶ZHO-Ⅱ、ZHO-Ⅲ和ZHO-Ⅳ的酶活的测定第41-42页
        2.2.2 以海藻酸为底物时,海藻酸裂解酶ZHO-Ⅱ、ZHO-Ⅲ和ZHO-Ⅳ的协同作用研究第42-43页
        2.2.3 以PM为底物时,海藻酸裂解酶ZHO-Ⅱ、ZHO-Ⅲ和ZHO-Ⅳ的协同作用研究第43-44页
        2.2.4 以PG为底物时,海藻酸裂解酶ZHO-Ⅱ、ZHO-Ⅲ和ZHO-Ⅳ的协同作用研究第44-45页
    2.3 讨论第45-46页
    2.4 小结第46-49页
第三章 Sunxiuqinia sp. SH-52全基因组测序及海藻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分析第49-65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9-52页
        3.1.1 供试菌株第49页
        3.1.2 主要试剂及配置第49-50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50页
        3.1.4 培养基的配方第50页
        3.1.5 实验方法第50-52页
            3.1.5.1 Sunxiuqinia sp. SH-52基因组的提取第51页
            3.1.5.2 全基因组测序第51-52页
    3.2 实验结果第52-62页
        3.2.1 Sunxiuqinia sp. SH-52基因组的基本信息分析第52页
        3.2.2 Sunxiuqinia sp. SH-52的亲缘关系第52-53页
        3.2.3 Sunxiuqinia sp. SH-52与其他菌株海藻酸裂解酶的比较分析第53-62页
            3.2.3.1 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裂解酶氨基酸序列分析第53-60页
            3.2.3.2 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裂解酶的三维结构预测第60-62页
    3.3 讨论第62页
    3.4 小结第62-65页
第四章 厌氧海藻酸分解菌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代谢途径的研究第65-99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5-68页
        4.1.1 代谢抑制剂对SH-52在不同底物上生长代谢影响第65-66页
            4.1.1.1 供试菌株第65页
            4.1.1.2 主要试剂及配置第65页
            4.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65-66页
            4.1.1.4 培养基的配方第66页
            4.1.1.5 实验方法第66页
        4.1.2 Sunxiuqinia sp. SH-52转录组学分析第66-68页
            4.1.2.1 供试菌株第66页
            4.1.2.2 主要试剂及配置第66-67页
            4.1.2.3 主要仪器设备第67页
            4.1.2.4 培养基的配方第67页
            4.1.2.5 实验方法第67-68页
    4.2 结果第68-94页
        4.2.1 代谢抑制剂对SH-52在不同底物上生长的影响第68-70页
        4.2.2 Sunxiuqinia sp. SH-52转录组学分析第70-78页
            4.2.2.1 Sunxiuqinia sp. SH-52转录组测序第70-74页
            4.2.2.2 Sunxiuqinia sp. SH-52转录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4-78页
        4.2.3 Sunxiuqinia sp. SH-52的海藻酸代谢机理研究第78-94页
            4.2.3.1 海藻酸裂解酶基因的分析第78页
            4.2.3.2 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转运蛋白的分析第78-89页
            4.2.3.3 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单体代谢相关酶的分析第89-91页
            4.2.3.4 Sunxiuqinia sp. SH-52中DEH还原酶基因的确定第91-92页
            4.2.3.5 丙酮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分析第92-94页
    4.3 讨论第94-96页
    4.4 小结第96-99页
第五章 不同碳源对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裂解酶的诱导及特性分析第99-129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9-111页
        5.1.1 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海藻酸裂解酶酶活的测定第99-101页
            5.1.1.1 供试菌株第99页
            5.1.1.2 主要试剂及配置第99页
            5.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99-100页
            5.1.1.4 培养基的配方第100页
            5.1.1.5 实验方法第100-101页
        5.1.2 不同碳源诱导下海藻酸裂解酶转录水平测定第101-105页
            5.1.2.1 供试菌株第101页
            5.1.2.2 主要试剂及配置第101页
            5.1.2.3 主要仪器设备第101-102页
            5.1.2.4 培养基的配方第102页
            5.1.2.5 实验方法第102-105页
        5.1.3 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裂解SHA-I的原核表达及特性分析第105-111页
            5.1.3.1 供试菌株和质粒第105页
            5.1.3.2 主要试剂和配制第105页
            5.1.3.3 主要仪器设备第105-106页
            5.1.3.4 培养基的配方第106页
            5.1.3.5 实验方法第106-111页
    5.2 结果第111-125页
        5.2.1 不同碳源对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裂解酶的诱导表达分析第111-116页
            5.2.1.1 不同碳源对海藻酸裂解酶酶活的影响第111-112页
            5.2.1.2 海藻酸与半乳糖对海藻酸裂解酶酶活的影响第112-113页
            5.2.1.3 海藻酸与葡萄糖对海藻酸裂解酶酶活的影响第113页
            5.2.1.4 半乳糖与葡萄糖对海藻酸裂解酶酶活的影响第113-114页
            5.2.1.5 不同碳源对海藻酸裂解酶转录水平的影响第114-116页
        5.2.2 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裂解酶SHA-I的原核表达及特性分析第116-125页
            5.2.2.1 TA克隆载体pMD19-T-SHA-I的构建策略第116-117页
            5.2.2.2 TA克隆载体pMD19-T-SHA-I的构建第117-119页
            5.2.2.3 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SHA-I的构建策略第119-120页
            5.2.2.4 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SHA-I的构建第120-121页
            5.2.2.5 重组酶SHA-I的表达第121-122页
            5.2.2.6 重组酶SHA-I的酶学性质第122-125页
    5.3 讨论第125-127页
    5.4 小结第127-12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9-133页
    6.1 结论第129-132页
    6.2 展望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7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PEET/HSPET复合弹性纤维纺制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下一篇:茵陈蒿提取物杀菌制剂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