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公民守法限度研究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一、引言 | 第13-17页 |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3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思路、方法及重点 | 第15-17页 |
二、法治社会公民守法限度的内涵与理论渊源 | 第17-22页 |
(一) 法治社会公民守法限度的内涵 | 第17-19页 |
1、法治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 第17-18页 |
2、公民守法限度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二) 法治社会公民守法限度的理论渊源 | 第19-22页 |
1、公民守法限度理论的萌芽 | 第20页 |
2、公民守法限度理论的提出 | 第20页 |
3、公民守法限度理论的发展 | 第20-22页 |
三、法治社会公民守法限度的理论争议与基本态度 | 第22-28页 |
(一) 法治社会公民守法限度的理论争议 | 第22-24页 |
1、西方国家关于公民守法限度的理论争议 | 第22-23页 |
2、中国关于公民守法限度的理论争议 | 第23-24页 |
(二) 法治社会探索公民守法限度的基本态度 | 第24-28页 |
1、守法限度研究以守法为必要前提 | 第24-25页 |
2、守法限度研究以遵循法治思维为基本逻辑 | 第25-26页 |
3、守法限度研究以促进法律科学化和民主化为目标 | 第26页 |
4、守法限度研究以维护自由和保障人权为基本价值 | 第26-28页 |
四、法治社会公民守法限度的实证分析 | 第28-42页 |
(一) 公民突破守法限度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29-34页 |
(二) 公民突破守法限度的现实表现 | 第34-38页 |
1、公民守法范围不明确 | 第34-35页 |
2、公民守法层次不明晰 | 第35-37页 |
3、公民守法标准朴素化 | 第37-38页 |
(三) 公民突破守法限度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1、公民突破守法限度的法律原因 | 第38-40页 |
2、公民突破守法限度的社会原因 | 第40-42页 |
五、法治社会公民守法限度的多维构建 | 第42-51页 |
(一) 遵循法治思维外在维度明确公民守法范围 | 第42-45页 |
1、行为依据上坚持宪法法律优位 | 第43-44页 |
2、思维方式上坚持法治思维优位 | 第44-45页 |
(二) 遵循法治思维内在维度厘清公民守法层次 | 第45-47页 |
1、以普遍遵守形式法治为常态 | 第45-46页 |
2、以严格适用实质法治为约束 | 第46-47页 |
(三) 遵循法治思维综合维度细化公民守法标准 | 第47-51页 |
1、公民守法应当以合法性判断为行为底线 | 第48页 |
2、公民守法应当以合理性判断为行为追求 | 第48-49页 |
3、公民守法应当以合目的性判断为行为保障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况 | 第56-57页 |
承诺书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