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跨特大悬索桥成桥状态下静动力特性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主要符号 | 第13-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1.1 悬索桥介绍 | 第14-18页 |
1.1.1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状况 | 第14-17页 |
1.1.2 现代悬索桥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2 大跨度悬索桥的发展 | 第18-19页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1.4 本文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1 某大跨度悬索桥工程背景 | 第20页 |
1.4.2 本文具体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悬索桥静力特性分析理论 | 第22-28页 |
2.1 悬索桥结构静力计算理论 | 第22-26页 |
2.1.1 弹性理论 | 第22-24页 |
2.1.2 挠度理论 | 第24-26页 |
2.1.3 有限位移理论 | 第26页 |
2.2 悬索桥结构动力计算理论 | 第26-27页 |
2.2.1 自振特性理论 | 第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悬索桥成桥状态静力研究计算分析 | 第28-48页 |
3.1 概述 | 第28-29页 |
3.2 悬索桥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3页 |
3.2.1 桥梁主要构件模拟 | 第29-30页 |
3.2.2 荷载工况选取以及约束条件 | 第30-31页 |
3.2.3 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3.3 悬索桥静力特性分析 | 第33-46页 |
3.3.1 结构刚度分析 | 第33-36页 |
3.3.2 基础反力分析 | 第36-37页 |
3.3.3 主缆强度分析 | 第37-40页 |
3.3.4 吊杆强度分析 | 第40-42页 |
3.3.5 主梁内力分析 | 第42-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48-82页 |
4.1 概述 | 第48页 |
4.2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研究 | 第48-55页 |
4.3 结构参数变化对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55-62页 |
4.3.1 垂跨比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2 恒载集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3 主梁刚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4 吊杆抗拉刚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5 主缆抗拉刚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4.4 反应谱分析 | 第62-69页 |
4.4.1 加速度反应谱 | 第62-64页 |
4.4.2 反应谱分析结果 | 第64-69页 |
4.5 一致激励时程分析 | 第69-81页 |
4.5.1 地震波选取 | 第70-71页 |
4.5.2 一致激励时程分析结果 | 第71-8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非一致激励时程分析 | 第82-98页 |
5.1 概述 | 第82页 |
5.2 非一致激励理论 | 第82-83页 |
5.3 非一致激励地震输入方法 | 第83-85页 |
5.3.1 大质量法 | 第83-84页 |
5.3.2 相对运动法 | 第84-85页 |
5.3.3 大刚度法 | 第85页 |
5.4 非一致激励地震计算结果 | 第85-91页 |
5.5 非一致激励下视波速的影响 | 第91-96页 |
5.5.1 位移响应结果 | 第91-93页 |
5.5.2 内力响应结果 | 第93-9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6.1 结论 | 第98-99页 |
6.2 展望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附录 | 第108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8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08页 |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108页 |
D.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