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综述部分 | 第15-35页 |
1 中医学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 | 第15-23页 |
1.1 病名 | 第15页 |
1.2 病位 | 第15页 |
1.3 病因病机 | 第15-18页 |
1.4 辨证分析 | 第18-19页 |
1.5 治疗 | 第19-23页 |
2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 | 第23-35页 |
2.1 危险因素 | 第23-25页 |
2.2 发病机制 | 第25-27页 |
2.3 认知功能的评估 | 第27-31页 |
2.4 治疗 | 第31-35页 |
实验研究 | 第35-6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5-37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1.2 主要器械及仪器 | 第35-36页 |
1.3 试剂 | 第36-37页 |
1.4 主要配制试剂 | 第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51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37-38页 |
2.2 模型的制备 | 第38-39页 |
2.3 干预手段 | 第39页 |
2.4 行为学检测 | 第39-41页 |
2.5 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形态及超微结构的观测 | 第41-43页 |
2.6 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海马CA1区谷氨酸含量 | 第43-45页 |
2.7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1区NR1,NR2A和NR2B蛋白及mRNA表达 | 第45-50页 |
2.8 Ca~(2+)成像 | 第50页 |
2.9 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1-64页 |
3.1 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 | 第51-52页 |
3.2 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第52-54页 |
3.3 跳台实验观察大鼠被动学习记忆能力 | 第54-55页 |
3.4 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 | 第55-57页 |
3.5 海马A1区谷氨酸的含量(酶联免疫法) | 第57-58页 |
3.6 海马CA1区NR1, NR2A和NR2B蛋白及mRNA表达 | 第58-62页 |
3.7 钙离子荧光强度 | 第62-64页 |
讨论 | 第64-75页 |
1 督脉腧穴的选择 | 第64-65页 |
1.1 督脉与认知 | 第64页 |
1.2 穴位的选择 | 第64-65页 |
2 电针参数的选择 | 第65-66页 |
3 模型的选择 | 第66-67页 |
4 电针对MCAO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第67-68页 |
5 电针对MCAO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 第68-69页 |
6 电针对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第69-70页 |
7 电针对MCAO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谷氨酸及其受体的影响 | 第70-72页 |
8 电针对MCAO模型大鼠海马CA1区Ca2+的影响 | 第72-74页 |
9 展望与不足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4页 |
附图 | 第94-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6-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