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特种加工机床及其加工论文--光能加工设备及其加工论文

织构化钛表面复合强化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2-27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5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5-24页
        1.2.1 钛表面处理技术研究第15-16页
        1.2.2 表面微织构化技术研究第16-20页
        1.2.3 钛织构化表面复合处理技术研究第20-2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25页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25-27页
        1.5.1 研究目的第25页
        1.5.2 研究意义第25-27页
第2章 实验仪器及方法第27-34页
    引言第27页
    2.1 试验材料第27-28页
        2.1.1 基体材料第27页
        2.1.2 摩擦介质材料第27-28页
        2.1.3 其他材料第28页
    2.2 制备方法第28-31页
        2.2.1 表面微织构的制备第28-29页
        2.2.2 氮化微织构的制备第29-30页
        2.2.3 DLC复合微织构的制备第30-31页
    2.3 摩擦磨损试验第31-33页
        2.3.1 磨料条件下摩擦磨损试验第31-32页
        2.3.2 海水条件下摩擦磨损试验第32-33页
    2.4 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第33-34页
第3章 磨料条件下微织构钛的摩擦学行为第34-52页
    引言第34页
    3.1 织构化钛表面微观性能表征第34-36页
        3.1.1 点阵参数设计第34页
        3.1.2 微观形貌分析第34-36页
        3.1.3 组织结构形式第36页
    3.2 磨料粒度对微织构钛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第36-41页
        3.2.1 摩擦磨损性能分析第36-38页
        3.2.2 磨痕表面分析第38-40页
        3.2.3 小结第40-41页
    3.3 点阵参数对微织构钛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第41-51页
        3.3.1 点阵参数设计第41页
        3.3.2 点阵密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第41-43页
        3.3.3 点阵深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第43-45页
        3.3.4 正交试验分析第45-50页
        3.3.5 摩擦学机理讨论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海水条件下微织构钛的摩擦学行为第52-67页
    引言第52页
    4.1 点阵参数的设计第52-53页
    4.2 单因素的点阵参数对微织构钛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第53-56页
        4.2.1 不同点阵直径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第53-54页
        4.2.2 不同点阵密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第54-55页
        4.2.3 不同点阵深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第55-56页
    4.3 摩擦曲线变化趋势及磨痕形貌分析第56-61页
        4.3.1 摩擦曲线随时间变化趋势第56-58页
        4.3.2 磨痕三维形貌第58-59页
        4.3.3 磨痕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第59-61页
    4.4 摩擦学机理讨论第61-66页
        4.4.1 海水条件下摩擦副之间液体压力有限元分析第61-64页
        4.4.2 海水条件下的摩擦学机理分析第64-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磨料条件下渗氮微织构钛的摩擦学行为第67-79页
    引言第67页
    5.1 渗氮微织构钛表面微观性能表征第67-70页
        5.1.1 渗氮微织构参数设计第67-68页
        5.1.2 渗氮微织构钛的形貌分析第68-69页
        5.1.3 渗氮微织构表面相组成第69-70页
    5.2 点阵参数对渗氮微织构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第70-71页
    5.3 磨痕形貌分析第71-72页
    5.4 正交试验分析第72-76页
        5.4.1 微织构点阵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第72-75页
        5.4.2 微织构点阵参数对磨损率的影响第75-76页
    5.5 机理讨论第76-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6章 海水条件下渗氮微织构钛的摩擦学行为第79-93页
    引言第79页
    6.1 渗氮微织构参数设计第79-80页
    6.2 单因素的点阵参数对渗氮微织构钛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第80-83页
        6.2.1 不同点阵直径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第80-81页
        6.2.2 不同点阵密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第81-82页
        6.2.3 不同点阵深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第82-83页
    6.3 摩擦曲线变化趋势及磨痕形貌分析第83-88页
        6.3.1 摩擦曲线随时间变化趋势第83-84页
        6.3.2 磨痕三维形貌分析第84-85页
        6.3.3 磨痕表面形貌和元素分析第85-88页
    6.4 摩擦学机理讨论第88-92页
    6.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7章 磨料条件下DLC复合微织构钛的摩擦学行为第93-110页
    引言第93页
    7.1 DLC复合微织构钛表面微观性能表征第93-96页
        7.1.1 DLC复合微织构参数设计第93-94页
        7.1.2 DLC复合微织构钛的微观形貌第94-95页
        7.1.3 DLC复合微织构表面拉曼光谱分析第95-96页
    7.2 点阵参数对DLC复合微织构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第96-98页
    7.3 磨痕形貌分析第98-99页
    7.4 正交试验分析第99-102页
    7.5 机理讨论第102-109页
        7.5.1 点阵微织构在滑动摩擦下的应力分析第102-105页
        7.5.2 磨料作用下DLC复合微织构的摩擦学机理分析第105-109页
    7.6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8章 海水条件下DLC复合微织构钛的摩擦学行为第110-122页
    引言第110页
    8.1 DLC微织构参数设计第110-111页
    8.2 单因素点阵参数对DLC复合微织构钛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第111-114页
        8.2.1 不同点阵直径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第111-112页
        8.2.2 不同点阵密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第112-113页
        8.2.3 不同点阵深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第113-114页
    8.3 摩擦曲线变化趋势与磨痕形貌分析第114-119页
        8.3.1 摩擦曲线随时间变化趋势第114-115页
        8.3.2 磨痕三维形貌分析第115-117页
        8.3.3 磨痕表面形貌和元素分析第117-119页
    8.4 摩擦学机理讨论第119-121页
    8.5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9章 结论第122-125页
    9.1 主要研究结论第122-123页
    9.2 主要创新点第123-124页
    9.3 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和展望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40页
附录第140-142页
    个人简历第140-141页
    博士学习期间研究成果第141-142页
    博士学习期间获得荣誉和奖励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硼高速钢相平衡热力学设计及硼碳化物硬质相形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既有运营地铁隧道沉降及治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