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器件冷却用微通道热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2 微通道散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1 国外对于微通道散热器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2 国内对于微通道散热器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微通道物理模型的构建 | 第21-31页 |
2.1 计算域和几何参数 | 第21-24页 |
2.1.1 光滑直微通道 | 第21页 |
2.1.2 肋片凹槽结合的微通道 | 第21-24页 |
2.2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 第24-27页 |
2.2.1 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2.2.2 边界条件 | 第25页 |
2.2.3 入口速度的选取 | 第25-27页 |
2.3 求解方法和参数定义 | 第27-28页 |
2.4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28页 |
2.5 模型的验证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微通道内流体流动行为分析 | 第31-41页 |
3.1 微通道流体流动特性 | 第31-33页 |
3.1.1 光滑直微通道内的流体流动特性 | 第31页 |
3.1.2 肋片凹槽结合的微通道内的流体流动特性 | 第31-33页 |
3.2 微通道内局部压力的分析 | 第33-37页 |
3.2.1 肋片凹槽长度对局部压力的影响 | 第33页 |
3.2.2 肋片凹槽高度对局部压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肋片凹槽间距对局部压力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4 微通道内压力云图分析 | 第36-37页 |
3.3 微通道沿程阻力特性的研究 | 第37-40页 |
3.3.1 肋片凹槽长度对摩擦系数之比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肋片凹槽高度对摩擦系数之比的影响 | 第38页 |
3.3.3 肋片凹槽间距对摩擦系数之比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微通道传热特性分析 | 第41-55页 |
4.1 微通道基底面温度分析 | 第41-44页 |
4.1.1 肋片凹槽长度对基底面温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2 肋片凹槽高度对基底面温度的影响 | 第42页 |
4.1.3 肋片凹槽间距对基底面温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4.2 微通道内的温度分析 | 第44-46页 |
4.2.1 光滑直微通道内温度云图分析 | 第44页 |
4.2.2 肋片凹槽结合的微通道温度云图分析 | 第44-45页 |
4.2.3 不同模型间微通道温度云图的比较与分析 | 第45-46页 |
4.3 带肋片和凹槽的微通道传热特性分析 | 第46-49页 |
4.3.1 肋片凹槽长度对平均努塞尔数的影响 | 第47页 |
4.3.2 肋片凹槽高度对平均努塞尔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3 肋片凹槽间距对平均努塞尔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肋片凹槽结合的微通道综合性能分析 | 第49-53页 |
4.4.1 肋片凹槽长度对综合性能评价因子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2 肋片凹槽高度对综合性能评价因子的影响 | 第51页 |
4.4.3 肋片凹槽间距对综合性能评价因子的影响 | 第51-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基于熵增的微通道热力特性 | 第55-74页 |
5.1 热阻与泵功率的关系 | 第55-58页 |
5.1.1 肋片凹槽长度与热阻和泵功率的关系 | 第56页 |
5.1.2 肋片凹槽高度对热阻和泵功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5.1.3 肋片凹槽间距与热阻和泵功率的关系 | 第57-58页 |
5.2 肋片凹槽几何参数对微通道熵增影响的分析 | 第58-65页 |
5.2.1 肋片凹槽长度对微通道熵增的影响 | 第58-60页 |
5.2.2 肋片凹槽高度对微通道熵增的影响 | 第60-62页 |
5.2.3 肋片凹槽间距对微通道熵增的影响 | 第62-65页 |
5.3 肋片凹槽几何参数对熵增比的影响 | 第65-72页 |
5.3.1 肋片凹槽长度对熵增比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2 肋片凹槽高度对熵增之比的影响 | 第67-70页 |
5.3.3 肋片凹槽间距对熵增之比的影响 | 第70-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总结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阶段成果汇总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