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大数据与电信网络诈骗的理论分析 | 第17-22页 |
2.1 大数据的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大数据的涵义 | 第17页 |
2.1.2 大数据的特征 | 第17-18页 |
2.1.3 大数据的功能 | 第18-19页 |
2.2 电信网络诈骗的界定 | 第19-21页 |
2.2.1 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 | 第19页 |
2.2.2 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 | 第19-20页 |
2.2.3 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 | 第20-21页 |
2.3 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 | 第21-22页 |
2.3.1 个人隐私危及性 | 第21页 |
2.3.2 强协同性和强隐蔽性 | 第21页 |
2.3.3 高智能性和高科技性 | 第21-22页 |
第3章 A市公安机关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3.1 A市公安机关防治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做法 | 第22-27页 |
3.1.1 成立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 | 第22-23页 |
3.1.2 健全职能职责体系 | 第23-25页 |
3.1.3 加强防治宣传教育 | 第25-26页 |
3.1.4 建立工作奖惩制度 | 第26-27页 |
3.2 A市公安机关防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主要成效 | 第27-30页 |
3.2.1 率先垂范,建成全省第一个市级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 第27-28页 |
3.2.2 重点突出,优先做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 第28-29页 |
3.2.3 宣传得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 第29-30页 |
3.2.4 成效明显,基本实现“两升两降”目标 | 第30页 |
3.3 A市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的支持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3.3.1 国家层面相关要求 | 第30-31页 |
3.3.2 省厅层面具体指示 | 第31-32页 |
3.3.3 地方政府现实需求 | 第32-33页 |
第4章 大数据时代A市公安机关防治电信网络诈骗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3-37页 |
4.1 A市公安机关防治电信网络诈骗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5页 |
4.1.1 地方重视程度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33页 |
4.1.2 公安侦查机制受限,侦查取证有困难 | 第33-34页 |
4.1.3 跨区域应急响应机制不顺畅,打击力度不够大 | 第34-35页 |
4.2 A市公安机关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现有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4.2.1 绩效评价机制不合理 | 第35页 |
4.2.2 技术建设机制落伍 | 第35页 |
4.2.3 人才培养机制落后 | 第35-36页 |
4.2.4 干警畏难情绪弥漫 | 第36-37页 |
第5章 大数据时代完善A市公安机关防治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37-42页 |
5.1 加大重视程度,完善中心建设 | 第37-38页 |
5.1.1 加强领导机制建设 | 第37页 |
5.1.2 加强平台基础建设 | 第37页 |
5.1.3 严格规章制度落实 | 第37-38页 |
5.2 改进侦查机制,提升办案效率 | 第38-39页 |
5.2.1 加强摸排工作,建立黑名单机制 | 第38页 |
5.2.2 利用电子围栏,建立预警机制 | 第38页 |
5.2.3 引入天网工程,查找罪犯位置 | 第38页 |
5.2.4 开展大数据挖掘,研判犯罪趋势 | 第38-39页 |
5.3 优化合作机制,实现合力管控 | 第39-40页 |
5.3.1 加强公安内部合作,提升合成作战能力 | 第39页 |
5.3.2 加强与银行和电信部门合作,简化审批流程 | 第39页 |
5.3.3 加强与检察院和法院合作,提高打击效能 | 第39-40页 |
5.4 创新宣传机制,提高民众免疫 | 第40页 |
5.4.1 利用大数据预测功能,开展预警宣传 | 第40页 |
5.4.2 利用IVR呼入,开展事中干预 | 第40页 |
5.5 改良考核机制,保障队伍建设 | 第40-42页 |
5.5.1 改良考核机制,重视基础数据积累工作 | 第40页 |
5.5.2 强化人才机制,保障队伍建设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