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的基因定位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前言第13-24页
    1.1 叶色突变的研究进展第13-23页
        1.1.1 叶色突变体的分类第13-14页
        1.1.2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第14-15页
        1.1.3 叶绿素的代谢机制第15-16页
        1.1.4 叶绿体的发育和功能第16-17页
        1.1.5 叶绿素降解调节机制第17-18页
        1.1.6 作物耐性与活性氧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的关系第18页
        1.1.7 活性氧(ROS)第18-19页
        1.1.8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19页
        1.1.9 过氧化氢酶(CAT)第19-20页
        1.1.10 过氧化物酶(POD)第20页
        1.1.11 类胡萝卜素(Car)第20-23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2.1 材料与试验设计第24页
        2.1.1 供试材料第24页
        2.1.2 材料的种植第24页
        2.1.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4页
    2.2 测定方法第24-27页
        2.2.1 农艺性状测定第24页
        2.2.2 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第24-25页
        2.2.3 遗传分析群体和基因定位群体的构建第25页
        2.2.4 基因定位第25-26页
        2.2.5 候选基因的DNA分析第26页
        2.2.6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第26-27页
    2.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27-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44页
    3.1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第28-31页
        3.1.1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第28-29页
        3.1.2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叶绿体色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3.1.3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植株的荧光特性的影响第30-31页
    3.2 叶尖早衰突体lps1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第31-32页
    3.3 叶尖早衰突变lps1对植株表型的影响第32-34页
    3.4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第34-36页
    3.5 叶尖早衰基因LPS1的候选基因预测第36-37页
    3.6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第37-38页
    3.7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膜质过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8-40页
        3.7.1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外渗电导率的影响第38-39页
        3.7.2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3.8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活性氧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0-41页
        3.8.1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超氧阴离子(O2.-)含量的影响第40页
        3.8.2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3.9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抗氧化酶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1-44页
        3.9.1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3.9.2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42页
        3.9.3 叶尖早衰突变体lps1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第42-44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4-46页
    4.1 讨论第44-45页
        4.1.1 叶尖早衰突变对叶绿素含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第44页
        4.1.2 叶尖早衰突变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4-45页
    4.2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50年辽宁省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下一篇:糯玉米近等基因系耐涝性差异机理及遗传研究